鄂教版《登鹳雀楼》优秀教学反思 我认为,低年级孩子由一字一顿地读,到能入味地读古诗,这其中是有层次可循的。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我注意了读的指导的层次,从读准、有节奏地读、*晃脑地读至带入情境中读。 孩子们学龄前就有不少孩子学过这首古诗,然而在一年级学习拼音纠正读音学习普通话的时要,我发现孩子们课前读这首古诗是很有问题的。如“白日依山尽”的“尽”字,他们很容易读成后鼻音;“更上一层楼”中的“上”和“层”字也是我课上正音的重点。在课堂上,我先请基础较差的学生读,发现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并且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书上用着重号把这些易错的生字读音作上记号,指导较差学生能学会并努力掌握好这些生字的读音,通过读带有该字的词及诗句,达到逐步正音的目的。 五言诗句的节奏,都是前二后三处断开,字断音连。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听老师范读,划出小节,个人练读,展示成果,学生便掌握了五言诗读的节奏。 为了读出古诗的韵味,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诗的大意,带着自己的动作读,并教学生学着古人遥头晃脑地读。 通过这样几个层次,学生读起古诗来,就比较有韵味了。 然而,学习薛法根老师的古诗教学,他在过程中学生的诵读贯穿始终。他精心设计了古诗诵读指导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要求“会读”,老师范读以后,先是学生自己“轻轻地吟,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三遍”;然后是指名4、5个学生读,最后是全班一起读。这一组读的设计,时间不长,但学生连听带读有10多遍,学生对这首古诗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会读到会读,有效*应该是很高的`。 第二个层次,是“读懂”,“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老师没有让学生集体讨论,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认真地读,细细地想,自己开动脑筋读懂诗句,(这一过程中重点是老师的指导和点拨,)然后再是同桌交流,“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教师追求的不仅是读懂的结果,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切切实实地体验理解古诗的过程。 第三个层次,要求“吟诵”,引导学生读出对诗歌画面的感觉,想想古诗的“意境、情境,感觉是什么样子”,然后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这种感觉。指导过程仍然是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诵读,然后指名交流,交流时也是先诵读,然后谈自己的感觉。整个古诗教学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读熟诗句,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读中体味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 由表及里,今后,我的古诗教学还要朝着优化的目标努力。 【鄂教版《登鹳雀楼》优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登鹳雀楼》优秀教学反思 2.苏教版《登鹳雀楼》的优秀教学设计 3.17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4.《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5.王之涣《登鹳雀楼》教学反思收录 6.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7.王之涣《登鹳雀楼》教学反思多篇 8.《登鹳雀楼》教学反思80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58e85975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