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二课,本单元都是名家之作,或追述难忘经历,或展现生活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本着这个目标,我将本节课进行大胆延伸,用资料和声音让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思考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并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二、 学生分析 初二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所以,教师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三、 教学目标 1、利用复述、概括等形式,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母亲形象的方法。 2、对母亲为人处世、教子方式,学生能客观的评价。 3、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 四、 教学重点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我的母亲品性方法,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难点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六、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还记得这一幕吗,2008年5月13日,救援人员在一片废墟瓦砾当中,发现了一名遇难妇女,只见她双膝跪地,上身呈匍匐状趴在前面,经过仔细地观察,才发现这名妇女的身下紧紧地护着一位三四个月大小的婴儿,由于母亲的呵护,这位婴儿毫发未损。当医生给孩子检查的时候,发现在他的襁褓当中,有一个手机,上边有一条没有发出的短信,信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当身体被挤压变形时,这位母亲依然用砸断的脊梁骨顶住垮塌下来的房子,她只有一个目地:让「亲爱的宝贝」能活下去!是啊,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母爱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拜访另一位伟大的母亲,感受她那伟大而深沉的母爱。我们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此环节用2008年汶川地震的图片导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积蓄了很好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母爱。) 2、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及他的家庭:图片及介绍 (胡适的家庭关系非常复杂,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样就可以理解母亲的难处,很好的把握人物形象。) 3、初步感知,走近母亲:这样一个大家庭,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母亲到底做的怎样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在这个大家庭中,母亲都扮演了哪些角色?概括一下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事例表现母亲怎样的品性?在课文旁边做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在这个大家庭中,母亲都扮演了哪些角色?(板书)哪一段? 下面我们看作者选了什么事?同学们先说哪一段 ? 慈母:什么事? 第7段,你来复述一下什么事?你读一读让你感动的片段。你想想一下母亲在为我舔病眼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你描述一下。写出母亲又悔又急。 严父:第6段,朗读一下。 严师呢?第7段,那严父、严师怎么区别?都写很严厉。怎么找的? 文中有词语。这不失是为一种好方法。从内容上怎么考虑? 下面作者用大量笔墨来写做后母,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来说。 第几段?你来复述一下,表现母亲什么特点。 你来说,第几段?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表现母亲什么特点? 总结板书:对于幼小的我来说,她是慈母,是严父,是恩师;对于这个大家庭来说,她是难做的后母,这些身份对于一个23岁就守寡的小女人来说,是多么沉重,但是她做的很出色,是因为她有一颗超过年龄的宽广的心胸,这颗心里装满了她对家人的爱,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肯定写过很多次《我的母亲》,想想你的作品和本文在选材方面有哪些异同? 你写什么事?你呢?相同点: 我们也和作者产生共鸣了,了不起。 那不同点呢? 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写母亲如何关怀你,爱护你,可作者除了写这些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为什么?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的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直接的教导、间接地影响)。给人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形象,人物刻画得比较鲜活,同学们可以学习,写你的妈妈,也可以写她做妻子、女儿、儿媳妇等方面。 4、深入探究,理解母亲: 就是这样一位慈爱又严厉,宽容又刚气的女性形象。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位母亲的为人处世,教子方式的看法?体会一下作者对母亲又怀有怎样的感情? 咱先说为人处世方面:哪一段?第8段,朗读一下,分析: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两个“从不”起强调作用,你能读一下吗? 11段,分析,确实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做当家的,没有一手可不行。 我们再来说教子方式: 6段,7段“我能够理解胡适母亲教子方法,我从中感受到母亲对胡适的期望和慈爱”;也可能谈到“如果我母亲也这样教育我,我一定受不了,胡适怎么会忍受得了呢”;还可能谈到“母亲每天唠叨,我会嫌她烦,不理她”等等, 这位同学你怎么看:你觉得这种惩罚只是为了教导我,可以理解。 你挨过打吗? 毕淑敏写过一篇文章《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她说,她打孩子从来不会用工具,她只是想承受与孩子一样的痛。母亲对胡适的教之严中深藏着爱之慈,深藏着母亲对胡适的期望。也正因为母亲这种独特的“做人训练”,使胡适一步步朝着“完全的人”发展。 作者对母亲又怀有怎样的感情?课文哪一段表现。齐读最后一段 从这段文字你能看出胡适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5、拓展延伸,感悟母亲 同学们,母爱无声,母爱就凝聚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说母爱: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母爱是凝视的眼神,是香香的吻,是甜蜜的微笑,是牵着的手,是临行的叮咛。从出生到成年,我们永远是母亲的最爱,永远是母亲的牵挂。“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 说心声: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的说法,但今天让我们敞开心扉吧…… 1、请以作者的口吻,对文中的母亲说句话。 2、请以自己的口吻,对自己的母亲说句话。 3、请你对天下所有母亲说句话。 同学们,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让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大声说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 感恩的心: 作业:收集有关母亲的诗句、故事、歌曲等积累。 教学反思: 由于是优质课比赛,所以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我觉得对课文的解读不够深刻。特别是那样一个封建大家庭,对学生来说,他们很陌生,所以,对人物的解读也只停留在:母亲很慈爱;母亲不应该采用跪罚的方式。其实,母亲需要承受的压力,母亲角色的尴尬,学生理解的还不够。比如:当我说了轻薄的话,母亲要责罚我,她说了这样的话:“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这句话到底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值得琢磨。很多同学会用很大的声音来读,我觉得不对,应该是低沉但很有力的声音。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她复杂的家庭理解肤浅的表现。 还是由于是优质课的缘故,我觉得整个课堂只是在按照老师的思路来走,课堂预设味很重,几乎没有生成。另外,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也很少指导,往往是一略而过,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我也错失了让课堂呈现精彩的机会。 以上两点是留给我的深深的遗憾,这不仅说明我教学机智的薄弱,更说明我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把学生装在眼里,放在心上,始终考虑和关注的仅仅是自己的教案。我想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能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进程,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语文课的兴趣,也一定会呈现活跃而生动的课堂生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f836c62cc58bd63186bd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