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搜神记》看干宝生死观

时间:2022-03-28 17:0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由《搜神记》看干宝生死观

作者:林亚楠

来源:《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年第06

内容摘要:由于特别的时代背景特殊的文化浸染,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许多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堪称其中的精品。《搜神记》由于作者思想的复杂性、取材来源的多样性造成主题的复杂性,但是其中所闪现的生命意识令人注目。 关键词:鬼神信仰 重生惧死 忧患意识

生命意识本就是中国诗歌及小说的主题之一,早在原始神话时期这种意识就表现的较为明显强烈,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涉及到生死的故事,总是充满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生死问题本来是人生中很大的事情,感觉到这个问题的严重和亲切,自然是表示文化的提高,是值得重视的。”[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战争不断,生死无常,有志者不仅志不得伸,连生命都无法保,“终日屡薄冰,谁知我心焦。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2]文人普遍具有强烈的幻灭感,有朝不虑夕之忧,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在积极寻找逃脱生死的出路。《搜神记》将这种生命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搜神记》绝大多数不是干宝自创的,他只是收集整理编辑的集大成者,但是从他的选材故事中亦可看出他对生死的看法。干宝亦逃不出一般文人的思想牢笼,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干宝提不出解决的办法,他的寄托之一便是仙界。魏晋时有许多修道之人,他们幻想通过修道进入仙界从而逃脱死的束缚,因此在他的第一章节中便有许多这样的故事,不管是啖百草华的赤将子,桂芝的彭祖,还是钻石得道的无名者随意变幻的八老公,或成仙或长寿,此类故事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作者的追求。生可哀死何苦,能够逃出这一悲剧的唯有得道成仙,方能不受天数的限制。我们能够想像生活在那一个年代的文人们的悲哀,本该活跃在政治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却志不得伸,该太太平平地做自家的学问却时刻有生命之忧。是否有另一个世界美好不同于如此乱世?由于佛教道教的广泛宣传,因此神界仙界便成了文人们向往的一方乐土,他们大多通过服食一种特殊的药物或植物,或者拜师某仙人或奇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理想是美好的,千百年来现实中又有几人得道,几人成仙呢?求仙问道不过是一个仙话,是自欺欺人的谎言,可是他们仍然去实践,执著地编造着这样的谎话来给荒凉的内心一点安慰。除了如此,还能怎样?是否还有别的出路?怕不能超脱生死只是平静地生活亦可。这时就出现了众多桃花源式的故事,这是文人们为世人找到的第二条出路。

这种桃花源地或以隐居地的形式出现或以误入的世外之地显现,不管是哪种,它们都是按照文人理想的方式安排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他们可以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尽享天伦之乐,这也算是给生存中的人们一种心理慰藉,但是理想仍旧只是理想,如此只是希冀安宁生活的愿望也只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c07f2a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