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六十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醉里”点明是在酒醉之时,“挑灯看剑”写动作神态,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表现词人杀敌报国愿望的迫切。“梦回”这里指回到梦中,“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词的开篇,词人悲愤焦灼的形象,渴望早日奔赴杀敌前方的心态便跃然纸上。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八百里”指牛,“五十弦”这里泛指各种乐器,这两者相对应,与“吹角连营”相照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衬托出军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点兵”二字透出战斗即将开始,“秋”字点明了季节,更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隐含词人虽罢官退居山林仍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前两句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了却”指了结,把事情做完,“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后两句表现了词人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可怜白发生!“可怜”两字至为沉痛,这里指可惜,笔锋陡转,使感情一落千丈,尽吐词人为壮志难酬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了词人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充满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 【背景资料】淳熙十五年(1188),辛弃疾与陈亮会于江西鹅湖,纵论天下大事。十余天后,陈亮别去,此后二人多有唱和。这首词大约作于约会前后。 【主题】词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阕描绘军旅生活;下阕前四句描绘激烈的战斗场面,结语点明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整首词追忆了梦境中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激励和慰勉之情。 1.(2016苏州中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__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__ 2.(2016苏州中考)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__ 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__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发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__ 4.词人为什么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__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__ 1 / 2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表达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__ 内容总结 (1)六十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2)六十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3)“梦回”这里指回到梦中,“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 (4)__ 2.(2016苏州中考)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5)__ 4.词人为什么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6))__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f3de74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