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6课《庄子》二则《庄子》的寓言内容分析素材语文版

时间:2022-08-27 22:06: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庄子》的寓言内容分析

先秦寓言是在社会激变和政治斗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必然为阐述政治思想观点服务。由于庄子既不满现实,又无力反抗它,因此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然而对《庄子》寓言进行辩证分析就会发现,《庄子》寓言在消极之中有积极的亮点。 首先,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上。《庄子》寓言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是深刻的。 《舐痔结驷》故事中,秦王有痔让别人来舐,并用赐车辆来奖励这种下流勾当;而社会呢,偏就如蝇逐臭,乐于吮舐痈。这则寓言成了千百年来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人情世态的快人快语。

《触蛮相争》则写道:“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争地而成,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反映了当时社会诸侯间残酷的兼并战争,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心情。

《盗跖论道》则揭露了统治者假仁假义以济私的本质。作者借盗跖的口,对世人推崇的尧舜禹进行了批判,认为是用利来迷惑人的本真。“世之所高者,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黄帝问道于童子》则把治理天下比作牧马,“去其害马者”《柏矩学于老聃》则谴责统治者“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逼得人们做了盗贼。

以上寓言,其根本思想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但它们又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是积极的。

其次,还表现为对生活哲理的揭示。《庄子》中的大部分寓言是用来论述所谓“道”的。这类寓言中有许多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作了多方面观察后,所概括出来的东西,具有深刻哲理。这类寓言往往具有作者主观寓意和客观寓意两种。前者往往是消极的,后者往往要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捕蜩》,本是论述“无己”“忘物”的境界,显然是唯心主义思想。但如果抓住他苦练技艺的描写,“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和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易。最后练到了捕蝉像随意拾取一样。使读者咀嚼:要成功,就要异乎寻常地专心致志。

《浑沌》这则寓言看似荒诞不经:“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寓言本义是要清淡无为,如果对世界有所为,就会毁灭世界。然而读者却品味出:“浑沌”本无“窍”,倏与忽强凿之,就违反了事物本性。从这个意义看,这则寓言就变得有意义了。

最后,《庄子》寓言还表现出一种冲决一切网罗的意志和能量,表现出了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逍遥游》开头的“鲲鹏”描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显示了冲决一切网罗的意志,这是属于庄子个人的,也是属于我们民族的。


《庄子》寓言还表现出庄子富贵不能淫,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可贵精神。《涸泽之鲋》显示出庄子家境贫寒,贷粟于监河侯“而不得”;“鼓盆而歌”则显示其内心之苦,其妻亡故。面对贫穷与痛苦,坦然受之,不改初衷。他本可做高官享受荣华富贵,但宁可“曳尾涂中”。因为从《邸》这则寓言中就表现出庄子鄙弃黑暗官场,把这些比喻成死老鼠。这种可贵的精神为后人所继承。李白的傲岸不屈,陶渊明退守田园,不正可以看到庄子的影子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9a124d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