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从政生涯 作者:王伯军 来源:《领导文萃》2019年第22期 苏东坡的从政经历可以概括为“8341”,即八州太守、三部尚书、四个从政前期的岗位、一任皇帝秘书。 纵然苏东坡才华熠熠,在仕途上他仍须由低级而上升。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权连署奏折公文。这个岗位相当于知府的助理,品级不高。 仁宗嘉祐九年(1064年),苏东坡凤翔府判官的任职到期。当时,凡地方官做官三年之后,朝廷就要考察他政绩如何,叫作“磨勘”。依据查考的结果,再经推荐,另授新职。 新主英宗早闻苏东坡的名气,要破格拔擢,任以翰林之职,为皇帝司草诏等事。宰相韩琦反对,建议皇帝,为苏东坡计,应俟其才干老练,不宜突然予以如此高位。皇帝又称拟授命他掌管宫中公务之记载,宰相又提出反对,说此职位与“制诏”性质相近。他推荐苏东坡到文化教育部门去任职,并且要经过此等职位所需之正常考试。 于是,苏东坡通过考试后,到史馆任职。在史馆任职的官员,要轮流在宫中图书馆工作,苏东坡颇以有此良机饱读珍本书、名人手稿、名家绘画为乐。 在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蘇东坡携带妻儿来杭州任通判。杭州后来几乎变成了苏东坡的第二故乡。 杭州的美丽赋予他灵感,杭州温柔的魅力浸润他的心神。杭州赢取了苏东坡的心,苏东坡赢取了杭州人的心。他离开杭州之后,南方的秀美与温情,仍然使他梦寐难忘。他知道他还会故地重归。等18年之后,他又回去任太守之职。 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杭州通判的任期届满,升任密州太守。密州是一个贫穷之地,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天渊之别。当时官员的薪俸已经减低。苏东坡在他《杞菊赋》序言中说:“余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俸,殆不如昔。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延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苏东坡在密州任太守两年,然后又调到徐州任太守。 在徐州,苏东坡兴建工程,忙于公众活动。过去在杭州,他始终充任辅佐官员,始终不能从事具有建设性的重要工作;在密州虽然身为太守,但是地方贫穷而偏远,也无由一展其行政才能。在徐州,一个充实、完满、练达、活跃、忠贞的苏东坡出现了。他以徐州太守所表现的政绩,证明了自己作为行政官员是个干练之才。 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他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 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在他的带领下,徐州抗洪取得胜利。 元祐元年(1086年),苏东坡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皇帝秘书),这一职位永远是由名气最高的学者担任,往往是担任宰相的前一步。再者,为皇帝草拟圣旨,就使苏东坡得以亲密接近皇帝和太后。 在苏东坡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期间(1086-1089),他拟了约八百道圣旨,现都收于他的全集中。文字无不铿锵有力、妥帖工巧、简练明确。圣旨的文字往往引经据典,富有例证譬喻,苏东坡写来轻而易举。苏东坡去世后,另一个人,姓洪,接他的职位。他对自己的文才颇自许,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自己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苏东坡一生经历丰富,其从政生涯里至少担任过16个职位。他的诗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好表明了其成长之道。 (摘自光明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2ffd2abe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