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启示

时间:2023-01-29 14:27: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启示

作者:封娟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5

摘要: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他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建立了以民贵君轻制民恒产等为基本内容的仁政学说,成为其治国的理论基础和整个思想的核心,这对我们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仁政学说 一、孟子生平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名轲,字子舆或子居,鲁国(今山东邹县)人。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很严,其中孟母三迁最为人们所熟知。

战国中期战争频繁,孟子曾周游到过梁(魏)、齐、宋、滕、鲁等列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说他的仁政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作《孟子》七篇,后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二、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对于仁政学说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认为,仁政学说是一种保守的复古的空想学说,其实质是历史的倒退是恢复奴隶制社会的世官世禄制度。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仁政学说是顺应社会历史潮流而提出的进步主张,仁政所体现的民本思想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反映,目的在于减轻人民负担巩固封建政权。下面具体的通过仁政学说的内容分析来阐明我的观点:

(一)民本思想——仁政学说的中心内容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即以德执政。作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是不可能认识到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的。在这个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的心目中并不认为人民比君主更高贵,而是认为人民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比君主重要得多。只要君主能与天下之民共忧乐,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就必然能称王于天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尽管孟子民不离口但他所有关于民本论述的起点和终点都在于统治者而不是人民。所以孟子提倡民本思想,归根结底是为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的。 (二)制民之产

制民之产是从民本思想中直接引发出来的内容。孟子认为,国君要想得到人民的拥护,必须使其有固定不变的产业,过安定富足的生活。而战国的现实却是群雄争霸,战火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毫无保障,但各国的君主却仓凛实,府库充,过着奢糜的生活。如此而想得到民心是绝不可能的。

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贤明的君主,应该制民之产,即分配给百姓固定的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保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这是仁政的起码要求。

(三)轻摇薄税,使民以时

战国时代赋税、摇役形式繁多,沉重不堪。孟子认为有贤德的统治者只能用其一种,宽缓另外两种,以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人民的困苦。如果统治者继续横征暴敛,继续征调民力去扩大战争,那人民仍然无法维持生活,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

为此,他提倡薄赋敛,深耕易褥要人们不违农时的进行生产,并且主张要给百姓以一定的生活上的满足。这种重视生产主张给老百姓以一定的生活上的满足的思想,对于当时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封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孟子在其仁政学说中明确规定了省刑罚,薄税”“易其田畴,薄其税敛等内容。 (四)农商业并重,促经济繁荣

在轻摇薄税的同时,孟子的仁政学说中还主张农业商业并重,既能看到农业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又能重视商业生产对封建经济的促进作用,应该说是一个全面而长远的经济政策。 商业方面,他认为商业的发展是封建经济繁荣的一个标志。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减免关卡和市场的税收。因此,他在仁政中明确规定了关市讥而不征”“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等内容,认为只有减免商业税,才能招徕大批商人到国内做生意进而促进封建经济的全面发展。

(五)兴学校,重人伦教育

孟子主张兴办学校,通过教育把儒家孝悌忠信等道德观念,推行于天下,使之成为全民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从而起到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孟子认为好的政治措施不如好的教育更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因此,在解决穿衣吃饭问题的基础上,孟子又在仁政中规定了对人民进行道德教育。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六)反对兼并战争,主张仁战

兼并战争是战国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在当时,只有通过兼并才能实现统一,可以说兼并战争是通向天下统一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兼并战争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是其积极的方面,但也不可避免地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孟子是坚决反对兼并战争的,但他反对的只是战争的消极方面。他认为兼并战争是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但是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战争有仁义与非仁义之分,一切符合仁义的战争他都给予支持和鼓励。但是仁义之战必须在实行仁政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无敌于天下。孟子关于战争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只是一个美妙的幻想,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合拍,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这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企求和平的愿望。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亘古至理,这在今天看来仍有广泛的积极的认识意义。 三、启示意义

通过以上对孟子仁政学说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例如,当前我们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发展思想的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且导之以德,齐之以刑,才能使德与刑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孟子的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看到了道德的作用,强调道德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这些都对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启示。虽然现代政治思想观念和治国方略等问题与孟子仁政学说中的儒家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且孟子其思想也必然有其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然而积极影响却很深远。所以,客观地研究孟子的仁政学说思想,对于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尤其是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子[M].方勇译,北京:中华书局,2015,(02. [2]董洪利.孟子研究囚.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10.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7588e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