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4段 1.诵读的准备。 (1)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解释下列词语: “兴焉”“生焉”“备焉”的“焉”——或注为“于是”,亦通。虚词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无害。 “无以”——可与“河曲智叟无以应”作比较。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2.划分层次,然后练习背诵。 第一层(首句,以句号为标志,下同) 第二层(第2~4句) 第三层(最后两句) 提示:此段较长,可按上述层次,一层一层地练习背诵,最后连贯地背诵全段。 3.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练地背诵这一段。 主旨是: (二)总结全文 1.思想内容 总结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论点(分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跟“学不可以已”这句话(中心论点)的关系,指出分论点就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最后列表说明。 2.设喻的运用 严格地说,通常所谓“比喻论证”是不确切的,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常用来说明事物的状态、大小、色泽等等;设喻则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应称为“设喻论证”。 讨论:(1)从本文看,运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3.对举的运用 说明: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有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 举例(同类事物对举,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相反事物对举,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讨论对举的作用:上述对举句组又都是设喻,那是就其目的(说明事理)来说的,而讨论对举的作用则应从行文方式看,要想想如此行文有什么好处。(读起来节奏整齐划一,铿锵有力;以同类事物对举可以丰富内容,加深印象;以相反事物对举,可以使读者对问题获得▃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全面的认识。) 知识点拨 (一)《劝学》其他段落 (1)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北狄名)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2)是故无冥冥(精诚专一)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指智慧的豁然贯通);无惛惛(精诚专一)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指出类拔萃的业绩)。行衢道(歧路)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3)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四肢),形乎动静。端(chuan)而言,蝡(ruan)而动,一可以为法则(端,微言;蝡,微动;一,皆,都。君子最细微的一言一动,都可以供一般人取法)。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二)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声非加疾也( ) 假舆马者( ) 蟹六跪而二螯( ) 金就砺则利( ) 用心一也( ) (三)通假 輮以为轮( ) 虽有槁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生非异也( ) (四)词类活用 輮以为轮(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五)文言句式 ① 青,取之于蓝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相当于“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④ 无以至千里(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a6431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