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课题 词句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思维是词句的精神实质,思维必须凭借词句来表达和深化。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词句、促进语言发展,词句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词句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能力。这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 品味词句却不是简单地读读句子就能解决的问题,相信大家在教学中也深有体会,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词句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因为内容为主题服务,词句为内容服务,所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对理解句子非常重要。如《背影》中的三次出现“流泪”,如何理解?如果学生把握不住“父爱”这个主题,就很难理解到“流泪”所表达出来的“辛酸、感激、百感交集”等这样的词语。 二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句子的含义。思想感情是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把握思想感情,对理解句子尤为重要。如《老王》的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的“愧怍”如何理解?作者“愧怍”什么呢?学生浅显的回答是“没请老王喝茶”。如果我们不从作者自身的感情出发,就很难上升到“愧怍”所包含社会对弱者同情、关爱以及尊重等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观念这个深刻的主题。 三是把握修辞手法,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把握修辞手法,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理解句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修辞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句中的潜台词或言外之意。如《老王》中的“镶嵌”这两个字是拟物、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的可怕情形,并且为后文作者深深地愧怍之情做了铺垫。 四是品味语言,创设意境。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于确定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而创设意境,会把学生引领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去感悟语言。如xx年宁夏中考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题:说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在教材中没有类似的问题和分析,如果学生不转换角色,创设环境,就很难答对。 五是赏读平常词语,体悟感情色彩。我们说,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特定语言环境赋予某些词语情感方面的引申语义。有些词句含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80cd0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