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品文章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小学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对于课文内容而言,作者总是呕心沥血地搜求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地表情达意,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闪烁着作者智慧的“闪光点”,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当让学生谈体会感受时,学生总是谈得很空洞,理解感悟很肤浅,抓不住中心,谈不到关键,老师也是束手无策,要么搁置这个问题,要么就直接填鸭式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行之有效让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文本,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一、抓关键词,感知语言的准确性 教材编排的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可有可无,但细细品味却又不可缺。这些词语要么是为体现中心服务,要么就是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如西师版四上语文书中《向大树道歉》第5段中:说完,上前几步,把树抱得紧紧的,并将脸颊贴在树上。这句话中“帖”用得非常的准确,他为何没有用“挨”、“靠 ”等,因为“贴”表现出了人与树之间的亲密感,也能更加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突出丹尼尔认罪的诚恳。 二、抓关键词句,感悟情感 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环节,但往往是学生找到哪些词句就谈到哪些,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谈完了再体会、品读词句无层次感。其实,主要原因是老师缺少层层引导,学生的“有感情”全是停留在词语表面,并不是透过词语内涵真正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所谓情动而辞发,只有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激荡情感,才不会让我们感觉学生的品读不到位,情感体验浮于表面。因此,老师在让学生“披文入境”,感受文本内涵的同时,应该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层层深入的教学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情感体验。如在教学西师版四上语文《那只松鼠》第4段: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层次:1.读这句话时,应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读。2.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这三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再读句子,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说说读出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说说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让学生带着刚才的理解再读句子,此时学生就不会把语气越读越高了,而是最后一句语速变慢,语调略低。 三、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读书要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要知其“弦外音、味中味”,要读得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准确把握作品的重点,体会文章的中心。关键词常常是作者用意所在,往往字字传神,而词汇是文章实体的建筑材料,是文章思想灵魂的细胞。教学时思想感情的渗透,都离不开这些可以独立运用活跃的最小言语单位。有的字词还起到了表现人物品质,概括文章中心的作用,是传神点睛之笔。为让学生感悟文中情,教师要善于点拨,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惑时。教学时,如果我们能抓住一些揭示文章内在联系的关键词句,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髓,掌握语言的表现技巧和积累好词佳句。如在教学西师版四上语文《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时,通过读、勾、交流课文中聂荣臻亲自照顾两个日本小姑娘的动作的词句来理解感受人物形象,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聂帅对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也表现了聂帅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四、抓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如在教学西师版四上语文《南海上的明珠》,让学生抓住课文2、3、4自然段的中心句,就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整篇课文的内容。 五、抓关键句,深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表现在如何指导学生巧妙地寻找感悟语言文字的切入点。找准了这个切入点,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找到开启课文宝库的金钥匙。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特别是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这些词句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全段,或提示中心,或蕴含深意,可以据此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作者、文本达成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而课文的关键句往往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切入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在语言文字的前后联系中自读、自悟、自得。如在教学西师版四上语文《夹竹桃》一课中,我让学生先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从最后一段入手,把握理解整篇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夹竹桃颜色的婉美,花的韧性,花影迷离能引起作者的想象。从最后一句话“我爱上了夹竹桃”也让学生知道作者喜爱夹竹桃。并且也让学生知道课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的作用,写出自己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在教学时,我们一线教师要真正做到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进行思维训练。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注重读悟结合,加强理解关键词句,深入文章内涵,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4e83f3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