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时间:2023-02-04 14:32: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优化提问策略》教学随笔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提问对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要提升问题的有效性,我们一定要遵从课堂问题的一些原则。 一、要有学生主体的意识

课堂是属于师生共有的舞台,是教师呈现教育智慧,学生实现智慧成长的最佳平台,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则是通过学生的成长而得以体现的,如果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没有成长的话,那么教师的智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课堂所有的手段、方法等只有一个目的,即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否在课堂上有所增值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所有的问题设置的出发点不在于炫耀自身对于文本的理解有多么深,而是应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曾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言下之意就是:课堂问题既不能让学生望洋兴叹,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也就是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而这也是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

二、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课堂中优化启发点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所设启发点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问题要留有思维空间

维果茨基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水平可划分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来设计鲜活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的认知由已知区未知区转化,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四、问题之间要有梯度


问题要有系统性,要考虑到文路、编路、教路、学路的四路统一,将主问题层层分解,形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梯度推进的问题群。比如有位教师在教《风筝》一文时,设计了如下问题:毁风筝为什么不对?毁坏的仅仅是风筝吗?为什么要毁坏?自省后想到补救,为什么还感到悲哀?这几个问题以为核心,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直指文章主旨。这样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学生从一个问题的思考引发另一个问题的思考,形成追问式研读的思维模式,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能训练其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教师提问的方法与技巧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教师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教学课堂里,先让学生入课,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再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思考问题的关键,然后着手去解决问题,课后的时候,让学生有一个概括提升。提问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抢答式,疾风暴雨式的连续逼问,也可以是对比式问题,辩论性质题。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眼神交流,而且注意提问之后给学生留下思考和应答的时间。

教师提问策略变化不但有利于学生,也利于对教师自身的行为、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减少了提问数量而提高了提问质量,丰富了提问类型,教师向部分学生提出了需要复杂信息处理及高层次思维的问题,这一切都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思维和能力上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改变学生的能力,起点在于老师方式方法的改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e061cb55270722182ef7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