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材解读随笔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生活的启示”第三篇课文。本组每一篇文章中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顺序写的。收获节时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至于种花生和收花生的情况写得简略。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课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教学价值: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课文通过借物喻理巧妙地把本单元的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 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在读懂内容,领悟道理的基础上,应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三、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能结合课文推想“开辟、茅亭、爱慕、居然、嫩绿、体面”等词语的意思。 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 初步理解借物喻人、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在习作中尝试使用。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时把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道理和初步学习借物喻人、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方法与策略: 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水平、自学水平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水平,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课堂上我将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居然收获了”几个词一笔带过,而过花生节,仅仅一个晚上的事,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边吃花生、便议论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仅仅在文章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能够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次,详略有具体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体会恰当安排详略能够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 2. 质疑问难, 引导读中感悟,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质疑:其次,准备采用抓住关键词,直奔中心的方法,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希望使他们在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使用语言的水平。并在此时出示句子,让学生去读,在读中体会其含义。以此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父亲教育我们的目的。重点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在重点段中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去理解花生的好处和特点。父亲以花生生长的情况与桃子、石榴、苹果作了比照,用来说明花生“虽然不好看,不过很有用”的特点。接着是以花生喻人,阐明了做人的道理,点明了课文的主旨。采用比照的手法突出要写的事物。课文就是通过与桃子、石榴、苹果的比照,来理解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作人的道理。 3. 设计辩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设计拓展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讨论: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作奉献?通过联系实际,能理解到自己身边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作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学校门卫等,他们是有用的,是值得我们敬重的。我们在学习借鉴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借物是为了议论。借物是为了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只有议论局部写清楚了,中心自然就突出了。所以借物是手段,喻人才是目的。在落笔之前将重点难点一一突破,并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选择体裁实行写作,从而领悟到写作的方法。 总之,教学这篇课文,在抓好常规基础知识、读懂课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所揭示的做人道理,体会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定材料的详略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就一定会读有所感,学有所获,最终达成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93796ebf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