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怎么变笨的之三:越是“神童”越要小心 今天有网校同学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 我大女儿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懂得二百多个单词,三十几首唐诗,那时三岁还没到。一岁多语言就很清晰,在家认字可以认一千多个。他爷都想给他上电视了,他爷爷为此也是很骄傲。这些都是他爷爷在家教的,看光盘学的。去到市场买菜。他几乎可以把所有的青菜水果类用英语说出来。刚上小班,老师喜欢得不多了,评语是聪明、有领导能力„„可后来慢慢的上了中班、大班、小学,几乎全忘记了。现在读三年级了,你问他一些菜的名字,她小时候学过的,她居然说他没学过。几年前带她去,她不会跟你讲中文,直接就英文回答。 小时候教他东西,一遍他就记住了。二岁多听电脑上的音乐,流行那种,听一遍他就记住调了,听二遍他记住词了。那些英语单词一听就会了。而且也会利用。看到实物。都会跟用英语说,我都不知道。朋友亲戚都说神童一样,羡慕得不得了。可如今„„唉,大班开始就变了„„ 现在上三年级了,成绩也就中等水平,教过的读书他根本就没记住。反正笨得,真想„„) 现在我好郁闷啊。感觉越大越笨了。 为什么大女儿小时候那么聪明,大了会笨成这样? 这个妈妈又补充说,这孩子现在对英语学习等等很抗拒,而且迷上了电脑游戏。 从这个妈妈的叙述中我们大致可以得知,这个孩子小时候有比较强的“照相记忆”。 所谓“照相记忆”,就是类似照相机一样,把信息整体摄录到大脑中, 根据我对网校孩子们的观察,这种能力不是每个儿童都有。有一些比较强,有一些比较弱。 而且这种能力有些人保留的时间短一些,有些人保持的较长。 短的上学之后就开始下降,长的可以达到五六年级。 心理学上有个“遗觉像”的名词,描述的就是类似“照相记忆”这种能力。 上面这个女孩,可能在幼儿阶段有着非常强的照相记忆能力, 但是,上学后这种能力开始下降甚至消失。与此同时,照相记忆的一个特点, 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孩子幼儿时虽然记住了不少,但上学后就基本忘光了。 为什么照相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一个可能的原因是, 这种记忆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层次加工,只停留在浅表。 就像沙滩上写字一样,很快就会被抹平。 我以前有篇文章,“不要用杜曼七田真的东西”, 这个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 杜曼、七田真,还有某些识字法、读经法,就是利用了一些幼儿具有较强照相记忆这个现象, 给你制造出一些神奇的表象。但这种神奇的实质,就是我经常说的“表演性能力”, 也就是神奇一时,但过期作废,没法转化为正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使用了杜曼、七田真方法的孩子, 在幼年经常被传说种种神奇,但到了上学的时候泯然众人的原因。 当然,就上面的例子而言,实际上并不是照相记忆能力直接导致孩子变笨。 也不是说,用了杜曼、七田真的东西,孩子就一定会变笨。孩子变笨,另有主因。 这个主因就是,由于家长不懂得幼儿智力发展的本质特点, 在较长时期一直采取错误的幼儿教育方法,使得孩子的智力潜力没有发挥。 上面这个例子中,家长看到孩子有着较强的照相能力, 就一直采用类似看碟、闪卡、机械记忆这种方法教孩子学习。 而且由于“效果明显”,家长乐此不疲,把孩子的大脑当作高级照相机与录音机来用。 顾此失彼,那些更加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的方法被弃之不用。 更加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方法是什么? 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有百年历史,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一百年,几代人,亿万父母的实践,数以千计学者的研究, 已经总结出了大量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在我的博客中,对一些科学的教育理论和规律有着比较详细的介绍。 比如“可理解输入理论”,“主动是幼儿学习之本”, “语言为何不容易忘,知识为何容易忘”,“內隐学习理论”,“橡皮筋理论”等等。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结合相关博文阅读。这里我提一个幼儿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特点。 幼儿学习的特点,特别强调一个“动”字, 主动,活动,运动,手动,脑动,情动,互动„„ 之所以强调“动”,是因为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 还没法像成人那样进行逻辑思考与系统思考,所以必须借助情感与动作来帮助认知和记忆。 比如婴儿学习语言的时候,需要情感上的互动才能把语音信号与意义联系起来。 光给孩子播放语音信号不进行情感互动,那就像噪音一样没法产生语言。 我曾经观摩过一堂美国小学生的数学课,大家看到,整个教学都是在“动”中完成的。 参考:亲历美国小学生的一堂数学课 http://blog.sina.com.cn/u/476e6cfa0100cv27 另外一篇文章:用好你家的称,原理是一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6dc64681eb91a37f1115c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