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有效性的实践与体会 今天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品德的教育,因此,《品德与社会》成为当代高校必修课程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有效性,改进和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笔者通过三个学期的实践,总结出以下一些实践与体会。 首先,新教师要把握课程的整体特点和重点,首先要了解课程内容。只有了解了课程内容,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才能找准教学的脉络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备课教学,让学生理解品德的重要性,提高品德的价值观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课程设置入手,采取开放式、簇状式的课程设置方法,多方式设置课程,比如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组织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体会,更好地发现品德、学习能力与个人行为上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值得。 另一方面,笔者采取了多种互动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较为随意和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自由的表达出来,同时,教师也可以主动去注意学生表现出来的品德,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并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品德的意识。 此外,老师也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注意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设置可以采取简短、简明、明了的形式,避免过多无用信息的出现,要做好每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使课程学习更加有效。 通过以上三个学期的实践,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有效性 - 1 - 有着一定的体会,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特点,交互式的教学,让学生有机会在学习品德的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把品德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品德水平的目的。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98877ccc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