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谁人定 盛衰岂无凭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2、体会“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结构特色,学习本文语言运用与情感表达高度结合的手法,领悟借古讽今的思想深意。 3、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辨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重难点:手法、特色、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 学法指导:诵读、合作、探究 媒体教具:PPT课件,学案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宋之间曾经有数个小王朝政权更迭,如同昙花一现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们本已如流星一般在夜空划过,再也不见踪迹,但事隔多年后,人们又将这些尘封的往事昭然于天下,试图从中寻找“兴亡谁人定”的答案,人事盛衰难道真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再也找不到凭据吗?今天我们学习《伶官传序》。(此处根据导入依次切入幻灯片的内容1、兴亡;2、盛衰;3、研读。) 二、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在书上做批注和勾画。并思考:本文记叙部分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言简意赅的概括。 2、作者就这人这事阐发了哪些观点,在文中一一勾画。将其翻译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翻译情况总结翻译要点:增、删、补、调、意等。)补充翻译课后练习三中的1、2句。 (二)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梳理文章结构,引出本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结构特点。(解决文后练习一)(展示幻灯片二) 1 过渡:你从翻译的角度能准确的直译句子,可是对其深刻含义的体会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才可领悟,下面我们研读文章。 (三)语言特色探究: 引言:欧阳修著作颇丰,成就斐然,北宋著名的“三苏父子”和王安石均出于他的门下。但是他自己认为最得意是这篇文章,清朝著名文学评论家沈德潜也曾对本文做出过如下评论(展示幻灯片三),那么本文凭借什么得此称赞?我们以练习二选取的语段为例来做重点品读。 步骤: 1、自读,读出题目的要求——扬抑、起落、体现情感变化。 2、朗读(教师可酌情指导朗读。) 3、可用改动“哉”“也”也来进一步体会,连一个小小的语气词也如此精当准确,可见作者运用语言的功力。 4、文中这样能体现句式的长短变化、用词精当、富于表现力的描写,你还能举出例子吗?试着来读一读? 4、教师总结:本文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四)思想意义探究:体会借古讽今的思想意义。 设问1:本文记叙部分的主人公是唐庄宗,可是课文题目的名字却是《伶官传序》主角应该是伶人,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步骤: A、小组讨论。 B、自由发言。 C、要点:提醒北宋统治者以唐庄宗宠爱伶人并最终失去天下为戒,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同时又义正辞婉。(展示幻灯片四) 设问2:你还知道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吗?(唐玄宗李隆基——本册书第一课长恨歌,陈后主宠爱爱妃张丽华等等历史陈迹)联系现实或自身,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总结: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皇帝本已有幸,欧阳修以一腔的忠肝义胆、满腹的真情告 2 白婉诫统治者,他们却没有用心聆听,真诚采纳。一千年后的我们有幸,读到这样的发人深省的佳作,我们最终领悟到兴亡由自己定——常忧劳,戒逸豫幻灯片五。盛衰更有凭据——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幻灯片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历史的兴替中得到借鉴,打造自己积极、完美的人生。 四、作业: 以“唐庄宗,我想对你说”开头,结合文中所学,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尽量采用整齐的句式,使用必要的、恰切的修辞。 备注:请每位同学先独立完成并熟记上述内容,届时将会实行任务分组的方式,完成课堂讨论环节。每六人一组,每组设组长和问题发言人一名。每次问题谈论均设主任务组(负责问题首次回答),设副任务组(负责主发言组的订正、完善)。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f8a79f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