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21 00:58: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伶官传序》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 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学方法

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文言知识检测 二、导入

还记得李清照的那首《咏项羽》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惨败的原因,同学们记得吗? “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帝王将相都将自己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天命,许多平民百姓也都将人生的苦难、命运的坎坷归咎于天命。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来探讨一下事情的成败究竟是在天命还是在人事? 三、合作学习 ()第一段

1.这是一篇史论文,前面我们学习过的《六国论》也是一篇史论文,它在第一段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它的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那么这里是不是也一样呢? 朗读第一段。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呢?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翻译 (国家兴盛或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 本质上欧阳修有没有否定天命的观点? (没有。 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迷信地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作为那个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他没有否定这种传统说法,但在这里他更强调人事的作用。 3. 作者依据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呢?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这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并领起下文。

4. 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明确:用庄宗如何得天下及怎样失天下的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第二、三段

1.合作学习:默读二、三段,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注释,为庄宗做个简单的履历表。 明确: 年代 岁数 事件 908年,23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命。 912年,27岁,“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3.“兴国”时庄宗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的? 明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 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4.等到庄宗即将要灭国时,作者是如何描写那种场面的?作者描写前后两种不同的场面有何用意? 明确:“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回答: 与前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引人震撼,发人深省。 5.想象场面,分组朗读,感受对比。

6.通过对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的分析,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 齐读:“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 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评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就是作者给出的结论。“忧劳”和“逸豫”都是人的一种行为,但其结果却是完全不同,庄宗已经成为历史一面永远的镜子,当他国破家亡对天长叹时,早已忘记了古人的一句名言:“成由勤俭败由奢。

7.论证方法归纳

例证法、对比法、引用法

(三)第四段

行文到第三段,已得出结论,似乎可以结束了,那么最后一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齐读第四段 推论:“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明确:首先,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 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强调可以扣住题目。

其次,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身死国灭。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借古讽今,现实的针对性强。 四、合作探究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回顾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明确:首先,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e444f1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