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2009年1月7—8日学校再次掀起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高潮,对于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作者早有耳闻,不过一直没有机会前往参观学习,这次终于能够如愿以偿的身临其境的去探个究竟。因为当时时间仓促,很难在短的时间内体会其“深奥”的教学思想,只能就所见所闻谈谈自己学习的感受。 下午五点半坐旅游大巴出发,行径在高速公路上,路上走了六个钟头,冬天的天气有点冷。我们到了山东济南市区的一个宾馆住下,已是深夜了。第二天我们随便吃了点便饭就上路了,走了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学校。学校建筑与周边民居形成鲜明的比照,教学设施齐全,学校硬件设施完善。在教师办公室走廊上,学校有一个教师晨会,有几个人对上一阶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行口头反思,态度严肃。地上和墙上放着教师的反思。有的墙上还贴着教学案,来不及记录就用数码相机狂拍一气。 第一节课上课后进入教室,因为听课的老师很多,不知道谁是这节课的老师。几个学生在黑板上抄写题目,上课后没有像我们这样师生相互问好。整个教学环境比较凌乱。过一会儿有个学生拿着一教棒在讲,中间有同学补充,学生发言很积极,最后还有同学总结此题所用的知识点及注意的问题,感觉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很强,可能平时训练得比较好。一节数学课同样的内容作者听了三次。其中有两堂课是同一个数学老师,第三堂课是另外一个老师。第一节感觉学生反应挺快,第二堂没有第一堂那么好,第三堂就更次一点。三堂课内容一样,题目一样,学生回答及总结的知识要点也差不多。作者当时没有感觉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后来在一个礼堂里有一个老师在讲他们的教学方法如何的好,然后又有一个老师实行了补充,因为人多又坐在后面,山东普通话听得不大清楚,好像在说我们最多只理解他们教学的八分之一什么的,其他的话听不明白,不甚理解。 回到学校后反思我们能从中学点什么?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们养成了很多好习惯。 第一,争分夺秒的习惯。他们的时间观点很强,在黑板上写字时速度很快,仿佛在与时间赛跑。有一个教室黑板上方写着: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这种时间观点是我们很多学生缺乏的。 第二,合作与竞争的习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四人小组分组学习、探究,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老师在点评时,也注意强化学生的这种小组的归属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当合作与竞争二者很自然地成为一种习惯之后,这个课堂就成为健康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上课的过程也就成为享受快乐的过程。 第三,自信地体现自我的习惯。他们教室前有标语:“以人为本,注重生命”,后面也有“学习的天堂,体现的舞台”。学生自主学习占据了课堂上的绝对优势的时间和空间。从学生的表现我读出了他们的自信,他们明白,成功必须依靠自主学习。从走廊上学生自己创作的标语也能够看出他们的自信:“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 …… 第四、以强带弱的习惯。在分组学习这种模式下,基础好的辅导基础差的,先明白的提醒还不太明白的,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者更准确一点,已经成为一种责任。这样,借助学生的力量,老师的负担相对就减轻了。 但是因为学校基本条件不一样,所以不可照搬。其实我校也有很多水平极大的老师,有的上课很有特色,有的理论水平也很高,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去学习研究。杜郎口中学师生互动训练得比较好,学生愿意讲,敢讲,老师在一旁点拔很值得我们学习,多给学生一些板演机会我们也能够做到,建议学校在教室里做成三面黑板,让学生多做板演,我们也能够让学生在同学面前讲解一些常见的问题,总结一些知识点和易错点。但是一些较难的或者要老师实行拓展的东西还是要老师去讲,学生毕竟是学生,拓展和挖掘的工作还要老师去做的,学生再怎么有水平也不会做得比老师好。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不能因为参观一天后得到的很肤浅表象就拿到课堂上去实践,不能把学生当成白老鼠,学生学习的时间很有限,错过了时间补救就很难了。准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我校好的传统的东西先做好,然后再逐步汲取别人长处,使得我们教和学的效率更高一些。比方我们涟水中学的“变式训练,题组练习”看起来仅仅教学常规,但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教学中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题一解等常规教学方法也不能随意丢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1e889a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