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语文教案设计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心亭看雪》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情感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2.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3.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激趣古代文人往往志趣高雅,如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调素琴”、“阅金经”,不亦乐乎。陶渊明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现代人也可做一些雅事,寻找一些雅趣:比如春可踏青,夏可于乘凉之时数星星,秋可赏枫叶。请同学们建议一下,冬天有什么雅事可为呢?(看雪)雪景和月景等美好的景物都是“赏”的,为什么不是《湖心亭赏雪》呢?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儿再来探讨。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请问同学们:题中的“湖”指的是哪一个湖?(西湖)好,让我们向着西湖出发。我有一个想法:吟诵着与西湖有关的诗篇向着西湖去该是一件多么有诗意的事情啊。来,咱们来一个西湖诗赛:以小组为单位,背诵和西湖有关的诗篇,看哪个组背得最整齐、声音最嘹亮。由老师提示诗题。(饮 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二 读通文意我已经陶醉在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的吟唱之中,陶醉在同学们琅琅的书声里。说起西湖,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不可不读。请大家把课本翻开到205面,听老师朗读全文(配乐)。请学生自由读,再请学生齐读。1、找出不认识的字,老师正音。拥毳( cuì )沆砀(hàng)( dàng )雾凇( sōng )打更( gēng )铺毡( zhān)2、请大家结合课下注解读这篇短文,把难以疏通的字词加上记号。3、同桌之间把难以疏通的字词拿出来讨论、解决,做相关检测题。再请同学两两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3、整体感知:文章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赏雪。板书:叙雅事。)三 读懂文旨读通文意是学好一篇文言文的第一层次,读懂文旨是一个更高的层次。大家能完全读懂这篇文章吗?有没有什么疑惑?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身是一种能力。咱们比一比,看谁独具慧眼,能发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老师也有两个问题想和同学们讨论讨论:1、文章结尾写道“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很显然,在舟子眼里,“痴”就是“傻不拉叽”的代名词,在你们眼里,觉不觉得张岱“痴”呢?为什么?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作提示:张岱“痴”的对象是什么?明确:山水。有言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此痴情于山水正说明张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仁人智士。超脱于世俗。反过来看舟子之见又是怎样一种见解?明确:愚人之见。俗人之见。在当时那个社会里,是和舟子持同样见解的人多呢,还是和张岱一样超脱的人多?从文中的哪一个字可看出来?(独)“独”字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它能让我们联想起哪些古诗文里的哪些句子?明确:《爱莲说》里有“陶渊明独爱菊”,又有“予独爱莲”。陶渊明、周敦颐都是一些不慕名利、不随流俗的高洁之士。在这一点上,张岱与他们堪称知音。2、文首“独往湖心亭看雪”与文尾“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文首的“独”主要反映的是张岱心境的孤独,舟子乃一俗人,不可能与之产生心灵的沟通,孤独感由此而来。这样的张岱,渴望的正是与人心灵的沟通,到亭上巧遇两人,那两人大喜,张岱又何尝不是大喜?因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要读出惊喜之情。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强饮三大白”后,才“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这正是应了白居易的名句“相识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3、你还认为作者是在“赏雪”吗?悟悟主旨: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湖中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 趣(遗世,高洁傲岸),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小结:在淡淡的叙事中,作者的情感已包含于其中。这是怎样一种超脱的情致啊。本文将叙事与抒情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板书:抒超脱情致)四 美读文章1、我想我们已经理解了张岱的情感世界,设想你即张岱,摇头晃脑读文章一遍,读出情感,读出韵味。2、读后点评五 品读精妙语段在反复的聆听中,同学们最爱的是文中的哪一段文字?明确:写景的文字。(板书:绘奇景)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地品,才能收获每一缕茶香,一段好文细细地品,才能体会每一个妙处。品一段好文可以通过刚才这种美读法,也可能运用想象画面法、比较揣摩法、背诵积累法。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方法“奇文共欣赏”。1、指名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联想画面。试用几个词形容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明确:清新、淡雅、空阔。)2 把这段文字换为“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如何?为什么?此处的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的“一”含义是否相同?明确:不同。原文极力表现大自然的空阔悠远,改后无法体现。此处的三个“一”极言物与人之小,“上下一白”的“一”极言大自然之大,两相比照,景致更为奇特。“粒”本是用来形容物的,此处用来形容人,有何妙处?明确:表明人与物合为一体,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正所谓“天人合一”。如果删去“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会怎样?明确:单调,了无生趣。景和人在此相映成趣。 景堪称奇景。4、 如果让你根据这段文字画一幅画,你觉得画成中国的水墨画好还是西方的油画好?为什么?苏轼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此刻的西湖是“浓妆”还是“淡抹”?5、这段文字的写法让你联想到哪些古诗文?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明确:《天净沙 秋思》、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共同点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只抓主要特征去写。这种写作手法叫作白描。引申:白描可用于绘景,也可用于写人。写一个人的外貌时,无须长篇大论,只用寥寥数笔抓住他最本质的特征即可。如描绘鲁迅:矮而瘦小的个子。一根根竖起来的头发,一字型的胡须。请一生为模特,其它同学现场白描之。6、背诵竞赛 指名背 全班背六 语文活动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和一群女孩子喜欢吟诗作赋,他们组织了一个诗社,定期聚在大观园里边喝酒边赛诗。今天咱们学习了这篇叙雅事、绘奇景、抒脱俗情臻的美文,也来热闹一回吧。咱们来一个击掌传花:花落谁手谁就得吟两句与雪有关的诗句,吟不出,罚唱与雪有关的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22303fab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