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寓意深刻,语言生动,学习资源丰富,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学中假如是面面俱到地挖掘,最后的结果只可能是“只见树叶,不见全树”,或者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如何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找到省时高效的“切入点”,让学生“一课一得”,是我在备课时苦苦思索的问题。后来,在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活思维,进行制造性说话训练;3、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明白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慎重”后,我决定直奔重点,大胆取舍。课始就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谈‘印象’”,相机板书。然后依照学生印象“品读感悟——展‘细节’”,学生在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回到课文中品读,体会,更加真切地感悟明理。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朗读体会,感悟明理后,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回来整体——抒‘胸臆’”。沿着这条主线线索,相机引导学生积存语言、训练语言、进展语言,大胆进行取舍,主线内的恰当地引导生发,主线之外的,忍痛割爱。 一节课下来,感受按照预设程序完成了差不多的教学任务。 1、整体把握,引入新课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师:如何样的人能称为“画家”? 生:画画水平专门高的人。 师:牧童是指——? 生:牧童是指放牛放羊的小孩。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觉得课文中的牧童是个如何样的小孩? 生1:他勇敢地指出了画家的错误。 师:你觉得牧童专门—— 生1:专门勇敢。 师板书:勇敢。 生2:他专门细心。 师:课文中的画家是谁? 生齐答:戴嵩。 师:你明白戴嵩是个如何样的画家? 生:他是个专门谦虚的画家。 生:他是个专门虚心的画家。 生:他是个大画家。 生:他是个闻名的画家。 2、朗读充分,能够说一节课中“书声朗朗”,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导语下,学生朗读有生成,有提高。 出示: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生读。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他的画画得好。 师: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让我感受这画好哇!谁能读了让人感受更好。 生读。 师:这画妙啊! 生读。 师:这真是精妙的画啊!还有谁想读吗?一起体会一下。 生全体读。 3、语言训练比较扎实。 引导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邓建伦一开始,说成了“一边……一边……”的句式,我赶忙纠正:一边……一边……是同时做两件事,比如说一边看书,一边写字。“一会儿……一会儿……”是现做这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后来,邓建伦又举手了:“下课了,老师一会儿改作文,一会儿改生字,专门快就把作业改完了。” 什么缘故说牧童在大伙儿的赞扬声中说出画家画错了,表现得专门勇敢。我引导他们想象作为一个小小孩,在大人面前大声嚷嚷会有什么后果。学生想象专门丰富,语言专门生动: 生:牧童会被大声地骂。 生:牧童会被赶出去。 生:牧童会被嘲笑。 生:牧童会被讽刺。 生:牧童会被毒打。 生:牧童会被驱逐。 4、学生感悟明理,水到渠成。学生由初谈印象,再回到文本充分朗读感悟,与文本对话,文中主人公的品质在学生心目中一步步明晰,到最后写一句话送给文中人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抒,水到渠成。 5、教学中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放手”,对学生的学习导引得多。 6、学生齐读时拖腔严峻,教学中没有及时纠正引导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1728dd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