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学段学科 作者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在看、比、谈的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步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应用于绘画,使主体突出、画面生动。 3.通过绘画创作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同学间的交流,表达内心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都非常活跃的时期,能够大胆的发挥想象来表现平面形象,有较高的创新意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照片让学生观察图中着重表现的人物。 一幅作品中着重表现的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那么这张照片中的主体就是人物,后面的景物就是背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主体与背景》一课。 课件出示课题:《主体与背景》。 二、探索新知 1.欣赏图片,让学生了解背景在画面中的作用。 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小明,他是我这幅作品中的主体物,我要给他添加背景,谁能帮我想想,要添加什么背景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大胆想主体与背景 四年级美术 陈露露 课时 教材版本 学校 1课时 山东教育出版社 虹桥第一小学校 象进行添加背景。 师总结:添加背景后,画面的内容就丰富了,构图也饱满了,这就是背景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丰富画面,并体现主体所处的环境。 以小明为主体,教师依次添加不同的背景,让学生体会到为同一主体搭配不同背景,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这几幅画的主体虽然相同,但背景不同,画面的内容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背景改变了,画面的内容也就改变了,这就是背景的一个重要作用——改变画面内容意境。 展示一组同背景、不同主体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感受。 2. 作品欣赏 (1)学生欣赏并感知,找到画面的主体与背景。 (2)了解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大小、色彩关系。 (3)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思考谈论 小组交流讨论,回顾所学知识,想一想,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创作 1.可以选择一组为同一主体搭配不同背景的作品来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2.也可以选择单幅作品的方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四、展示评价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同学之间先互相欣赏、评价作品,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这些作品是否表现出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拓展 可以利用电脑绘图软件进行主体与背景搭配、相互转换的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b749a0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