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诗歌阅读与分析能力,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首词写得恬静优美,读来令人心情愉悦,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掘景物背后人物的心情,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词意,初步了解欧阳修词风婉约、深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讨论理解诗词的意蕴,品析琢磨诗词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词人的恬淡心境和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热爱诗词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讨论理解诗词的意蕴,品析琢磨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游玩时的恬淡安适,以及写景手法的细腻;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这么一位醉情山水的欧阳修还能写出什么样的山水之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人晚年创作的组诗《采桑子》中的第一首。 2.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晚年退隐至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记游写景词,本节课所学为组诗第一首。 3.写作背景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的畿(ji)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四十三岁时,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bo)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1071年,修六十有五,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4.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5.翻译古诗,理解大意 西湖风光好,驾着轻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6.整体赏析 “轻舟短棹西湖好”开篇就表明态度——“西湖好”,对景色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也奠定全词的基调。“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即是详细说明“好”。 “绿水逶迤”,眼前所见是悠长的水流、碧绿无边,作者肯定是在船上。这与下文“不觉船移”正是对应。因为在船上,所以能看见两旁长提,能听见远处歌声,能感受歌声跟随飘荡。这本是动态移动的船上,却全无一个动字。周围一切都是宁静的。 下阙紧接着“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水面竟是琉璃一般的平静光滑,让人完全感受不到船的移动。可真是没有感觉吗?并不然。船没有移动,怎能见着长长的河提、怎能听得跟随的笙歌、怎能惊起禽鸟飞起?用跟随的笙歌和惊起的沙禽来衬托环境的清幽。可见眼前景是心中景,心中宁静则眼前景色也是宁静。词人隐在景色之后,心境藏在水面之下。 7.分本分析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西湖好(教师板书) (2)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西湖的什么特点? 教师指导答题格式: 格式:诗句 “________ ”写了西湖的_____(景物),我读出了西湖的______(特点)。 预设答案: “轻舟短棹西湖好”→湖上游船→景色优美,游人悠闲。 “绿水逶迤”→西湖湖水→湖水碧绿绵长。 “芳草长堤”→堤上花草→花草芳香,景色优美。 “隐隐笙歌处处随”→笙箫歌声→歌声萦绕,游人欢乐。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湖面平静→静态之美。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湖面沙鸟惊飞→动态之美。 (3)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 学生讨论作答: ——上阕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下阙一二句写湖面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动惊起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彩多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3d9b0b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