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小说《受活》英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受活》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的小说杰作。自2004年出版以来,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 作者用讽刺、荒诞的手法,窥探了当代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面貌。2012年,纽约格罗夫出版社出版了美国汉学家罗鹏翻译的《受活》英文版,在英语世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受活》英译本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多限于运用目的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归化与异化等较旧的理论视角,鲜有研究者从图里的“起始规范”理论考察《受活》英译者对翻译策略的基本选择。为此,本论文运用起始规范理论和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词项”翻译策略分类法,结合统计分析和文本定性分析,考察译者在采用翻译策略上的总体倾向及其决策过程。 论文作者从《受活》中文文本中随机抽取词汇、词组各100个,并收集对应的英语译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译者采用的“偏向充分性的翻译策略”与“偏向可接受性的翻译策略”之比为53%:47%,说明译者试图在译文充分性与可接受性之间达成某种平衡,但稍倾向于保留原作文化意义及陌生感。 接着,从《受活》中选取了32个例句及其对应的英译文,对译者频繁使用的9种翻译策略进行文本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偏向充分性的4种翻译策略中,语言(非文化)翻译是使用最频繁的翻译策略,同时译者也比较青睐语言翻译加注释之法,这主要是因为原作中“絮言”的存在,译者需要对“絮言”涉及的方言、人名地名、特定历史时期的说法、标语口号等中国或地方文化专有词项进行解释。此外,本文定义的“创造性翻译”和音译也有助于保留原作的文化内涵和陌生感。 另一方面,为追求译文的可接受性,译者主要采用了绝对一般化和归化法。当译者认为文化专有词项过于晦涩或重复累赘,不必译成英语时,则采用了删除法。 最后,译者也偶尔采用淡化法和语序调整法,以提升译文的可接受性。《受活》获得的好评证实了其在英语世界的成功,罗鹏的翻译有助于该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 罗鹏英译《受活》时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这对中国当代文学译者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便吸引更多的读者,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论文最后提出,从翻译社会学视角考察分析译本的在英语世界的生产、传播及接受情况,将是本选题后续研究的着力点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caef91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