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翻译赏析

时间:2022-08-01 05:12: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前言】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是毛泽东创作的近代词之一,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这首词创作于毛泽东在吉安陂头参加会议期间,回忆19301月中、下旬行军在广昌路上的情景,这首词可以看做《如梦令·元旦》的姊妹篇。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广昌:江西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北岸 【翻译】

天全白了, 大军在雪中前进,心情迫切。 头上是峻岭, 狂风漫卷红旗越过关山。 此行将去何方? 赣江畔风雪正迷乱。 命令昨日已下达, 十万工农武装就要直取吉安。 【赏析】

纵观全词,意境壮阔,感情豪放。特别是“行”“过”“下”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经过、结尾,使动词的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1


毛泽东作词,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雪里行军情更迫”用自然困orG难与心情的对比,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赣江那边风雪迷漫,可见雪还在下,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写得既真实又形象。“命令昨颁”露出底牌,令人眼前一亮:十万工农下吉安”原来是十万之众的各路大军要一起会攻吉安。这时,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所以要想不落人后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这里一个“下”字,加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4eca24acd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