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

时间:2022-12-01 13:10: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此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断地被世人吟诵品味。究其原因,一是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传唱;二是主旨贴近现实,不是空洞地说教,不是无病地呻吟,凭此深入人心。

晨光熹微,佃农就为“贪”那一丝凉爽而早早地下到田间地头开始耕种,直到临近晌午赤日当空,待除草施肥的稻田还一眼望不到头,虽汗如雨下,落入脚下的泥水中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作者前两句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把种田的辛苦和庄稼成长的不易表现了出来。所以作者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悟就很有感染力。将顿顿必食的粒粒粮食比作丽日炎炎下的滴滴汗水,然而再多的汗水也能够被泥泞吞噬且不留下一丝痕迹,秋获丰收分到佃农手里的粮食也只能勉强度日。体微察细,这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又是多么讽刺的对比,可见现实残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凌空一转看到了“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异常惊人醒目,让我们感受到农户的悲凉和当时的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与压榨。

被誉为“悯农诗人”的李绅其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与元稹和白居易交情甚密,积极参与了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这有感而发的悯农诗助李绅仕途平步青云,然而出仕入相之后却越发骄奢淫逸。可惜作者未能从一而终,再回首竟是如此讽刺。心中有感,附上一首打油诗:

稼轩台上悯农赋,康河岸边檄龙书。 司空见惯赠家妓,渐次豪奢啖鸡舌。 秕糠随风留麦子?子孙禁仕削三官。 有朝一日居庙堂,勿忘当年悯农诗。

读罢此诗,联想到近日袁隆平院士“中国粮食不够吃,农民不种地就麻烦了”的言论,虽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原本夸张的描绘逐渐变成现实,但“四海有闲田,不再见农夫”的现象取代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历史过往。我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


强国,农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除了在农作物种植育种方面需继续加大研发力度,还要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成为历史,让“四海无闲田,农民发大财”成为主流。既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警醒世人勤俭节约,也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便宜”来保证百姓吃饱喝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8dfd9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