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时间:2023-04-10 08:3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际会了形形色色的文人墨客;中国现代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又把他们推入到斗争的漩涡、生活的熬煎之中。于是,不管他们是否愿意,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现实作出自己的反应与抉择。其中,有呼啸猛进者,有恋旧怀古者,有血洒刑场者,有卑躬屈膝者,有热情洋溢者,有冷眼旁观者,有悲歌当哭者,有低吟浅唱者,有浪迹四海者,有书斋沉思者,有放浪形骸者,有温雅谦恭者,有青眼看人者,有白眼望天者„„他们姿态各有不同,声音也是各异,汇成了多音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交响曲,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风景线。而有着“幽默大师“称号的林语堂无疑是其中一位非常耀眼的文化明星。其人其行也颇有值得述说的地方。

我们这一代的人知道林语堂,大多还是从鲁迅先生的著作里知道他的大名的,那时林语堂似乎还是个反面人物,《鲁迅全集》中关于“打落水狗“或者是批判“幽默“的注释里,往往才露出他的名字。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一致认定:凡是被鲁迅先生骂过的人必定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林语堂就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反动文人“,早期的印象是难以很快磨灭的,只有等待时间长河的冲洗。后来我开始陆陆续续地读到林语堂的幽默散文,才知道他也是一位文章大家。譬如在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文集》一书中,其散淡幽默的文字就很令人喜欢,他是这样写读书的情形的:“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籍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

然而林语堂又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幽默散文作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与文化学者。不过这是他在1936年出国以后的事情了。而他后半生的活动与写作更是精彩纷呈——小说、学术论著皆开一时之风气,可谓是中西文化的最佳使者也。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作家,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1975年,在国际笔会第40届大会上,林语堂当选为国际笔会总会副会长,并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林语堂的一位朋友说林语堂最大的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林语堂对此颇为得意,并写了一幅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可见其自己还是比较自得的。林语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自己非常独特的认识,他在《生活的艺术》一书里这样写道:“一个民族产生几个大哲学家没什么希罕,但一个民族都能以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那是难能可贵的。无论怎样,中国这个民族显然是比较富于哲理性,而少实效性,假如不是这样的话,一个民族经过了四千年专讲效率生活的高血压,那是早已不能继续生存了。

林语堂的文章很有自己的风格,其散文、随笔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可谓是独具一格。林语堂的这种风格同他对文字的见解有关。他认为:“世上有两个文字矿:一个是老矿,一个是新矿。老矿在书中,新矿在普通人的语言中。次等的艺术家都从老矿中去掘取材料,惟有高等的艺术家则会从新矿中取掘取材料。“此话说的确实精辟,道出了文字的活力之源泉。林语堂曾先后将其散文、随笔整理成集,《剪拂集》《欧风美语》《大荒集》《我的话》《俚语集》《雅人雅事》《有不为斋文集》《无所不谈合集》等等,每一本都折射出不同时期不同心境的林语堂,从青年时期的激愤到老年的淡泊,他所走过的心路


旅程都用文字记载着,时间的推移和思想的的沉积使得他散文风格日见个性分明,幽默而机敏、淡泊而深远。手捧他的散文,读到得意处不由会心一笑,幽默处会忍俊不禁,深远处则回味无穷。有学者云:“林语堂的散文没有绚词丽语,也没有丝毫的说教成份,仿佛是知心好友间的娓娓闲谈,谈生活谈思想谈艺术谈情趣,在不知不觉中犹如一汪清泉沁入人的心脾,让人心旷神怡。尽管他的散文风格看似闲淡,却也并非散而无形,他对散文创作是有自己的追求。林语堂认为理想的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感情,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从他的散文风格里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创作中是力求达到他既定的理想化。因而,文如其人,从他的散文中便活脱脱走出一位自自然然,亲切闲适,学者式的林语堂来。

林语堂在《八十自述》中曾说自己是“一团矛盾“,此言可谓是林语堂对自己的盖棺论定。“一团矛盾“对作家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试看托尔斯泰、陀思妥也夫斯基、卡夫卡、海明威,还有鲁迅,哪一位卓然大家不都是一团矛盾?所以,有人说林语堂是斗士,有人说林语堂是隐者,有人说林语堂深刻博大,有人说林语堂浅薄平庸。学者王兆胜认为,林语堂的“快乐哲学“紧紧贴近人生本相,爱常识,喜务实,尊个人,重自由,从而给十分重视人的阶级性与时代性的20世纪中国文学注入了更多的灵气与情趣。林语堂的“女性崇拜“不仅仅颂赞女性的幽雅与美妙,而且宽客大度地让女性拥有自我说话的权利,这与20世纪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主义文学一方面鼓吹解放女性,一方面又让女性沉默的叙事模式形成鲜明对照。现代作家中仰慕萦怀乡土者不计其数,大多数这类作家提起都市即生厌恶,而林语堂却既仰慕都市又心怀乡土,并且一生不懈地鼓吹用田园理想来改造现代都市。至于林语堂为文一生,独尊“闲谈体“,一个“闲“字标榜了它的情调,一个“谈“字表明了它与读者的关系,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另外两类文体即启蒙式与自语式鼎足而三。林语堂也许算不上特别伟大,但他在百年文学史上独具一格,而独特本身就是一种贡献,不可重复本身就有一种永久的生命力。

由于林语堂长期生活在海外,他在海外的影响极大。有一位西方人这样评价他:“东方和西方的智慧聚于他(林语堂)一身,我们只要稍微诵读他的著述,就会觉得如在一位讲求情理的才智之士之前亲受教益。他有自信、有礼、能容忍、宽大、友善、热情而又明慧。他的笔调和风格像古时的人文主义者,描述人生的每一方面都深刻机敏,优美雍容,而且由于顾到大体,所以在估评局部事物时能恰如其分。最足以描绘他的形容词是:有教养。他是最令人赞佩,最罕见的人——一位有教养的人的典型。 1989210日,美国总统老布什对国会两院联席会谈到他访问东亚的准备工作时,说他读了林语堂的作品,内心感受很深。布什说:“林语堂讲的是数十年前中国的情形,但他的话今天对我们每一个美国人都很受用。

林语堂曾引用过耶稣的话:我可怜你们,因为你们无知。林语堂也非常赞赏苏东坡的话:“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以如此情怀面对这个世界,就能慢慢形成一颗熨平一切人生苦难的怜悯、包容之心。这个世界的一切苦难都与人类和平而宁静的心灵之丧失有关。关于这些内容,林语堂都做过非常详细而又独特的表述,并告诉我们:一种最好的文化不是过于外在化、狭隘化、功利化的,而是心灵的、广大的与和平的。林语堂还写过《我个人的梦》一文表达自己的美好向往:“换上便服,带一渔竿,携一本《醒世姻缘》,一本《七侠五义》,一本《海上花》,此外行杖一枝,雪茄五盒,到一世外桃源,暂作葛天遗民,领现在可行之乐,补平生未读之书。”现在看起来林语堂颇有几分小资前辈的风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5811d9866fb84ae45c8d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