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长方形\正方形的教学体会 作者:李秀英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22期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在生活中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冀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30~31页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通过比较,掌握特征 找,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所里找长方形、正方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与现实空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认知的经验,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折,通过折纸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探索并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整理自己的发现,归纳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比,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在归纳概括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材中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开展小组讨论,通过比较交流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再比较出不同点,并借此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在此环节中重在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形成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认识。 2 认识长方形的特征之前,有必要了解长方形的组成及名称 长方形在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课的开始一提到长方形,学生一口气说出黑板面、门、窗户、电视屏幕、课本等,一时间学生说个不停,但是一旦让他们说出特征来,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默了。“特征”一词对学生来讲很生疏,所以必要的讲解还要有的,不必追求花哨。 3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折、量、比、数等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通过师生“变魔术”活动,学生在拉一拉、推一推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学生在用手中学具“变”长方形、正方形活动中,师提出:“你能用三角板拼出长方形吗?”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使学生在体验、感悟、发现中学习和提升。 4 计算周长,方法多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周长的计算,可以引入一个现实的、学生熟悉的求篮球场周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可先借用篮球场为背景的情景图(出示情景图时,先不出示长宽数据及所求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篮球场边线的长就是篮球场的什么?知道怎样的条件就可以求边线的长?在小组内说一说,当学生汇报交流后再出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二是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对于怎样求篮球场的周长则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交流的过程。 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没有安排专门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通过“试一试”,利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选择算法。 教学中重在各种方法的理解与比较,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哪种方法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是求它们4条边的长度之和。在这里,不要急于优化,更不要揭示周长公式,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 当然,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情景图进行教学。 5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活动的组织者。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恰当地对方法给予总结,让基础不好的学生能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6 面对错误,勇于放手,相信学生 课堂中教师能接受学生的错误,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想法、经验的真实暴露。教师要包容、接纳学生错误,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如当学生发现长方形有四条边时,要适时追问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一定是长方形吗?这样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又加深对长方形有四条边这一特征的记忆。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大崔庄镇大崔庄完全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59ab0132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