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常言“无巧不成书”。正因为有了祥林嫂人生际遇的巧合,才使我们得以撩开封建礼教吃人的面纱;正因为有了华夏两家苦难的巧合,才让我们看到疗救社会的必要……一次次的巧合,才能使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曲折情节,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出自我国古代典型话本小说《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教学本文时,为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提高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领略我国古典小说“巧”的魅力,我从“巧”字入手,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体会以下“六巧”,并品味其在构思情节和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一巧,他乡遇旧知,补叙显侠义。 林教头被充军沧州,举目无亲,巧逢过去搭救过的现在正在此地开店的李小二,李小二自然对林冲知恩图报,这一巧合既为下文窃听陆虞候等人密谋陷害林冲作了铺垫,又从侧面刻画了林教头见义勇为的侠义性格,无此巧合则情节无法进一步推进,无补叙内容和此次巧合,便失去了充实林冲性格的一次机会。 二巧,店中听密谋,伏笔设悬念。 陆虞候等人找差拨密谋设计陷害林冲,恰巧投李小二店,李小二穿棱上酒菜间恰听得一点端倪,后夫妇为报答林冲,千方百计地主动去探听密谋,可是偏又隐隐约约听不完全。这一巧合,使情节发展顿起悬念,也为后文山神庙完全揭开谜底,埋下伏笔。 三巧,无处觅仇人,行文宕曲笔。 林教头从李小二夫妻处听知陆虞候等人要陷害自己,勃然大怒,立即买解腕尖刀要报仇雪恨,先是“一地里苦寻”,后“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可是偏巧仇人如同平地里消失一般,林冲苦寻“不见消耗”,自然也就“心下慢”了。此一巧合令紧张的情节趋缓,行文显得张弛有度,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也刻画了林冲嫉恶如仇的性格和对现实仍存幻想的心理,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 四巧,草场遇大雪,过渡巧铺垫。 林冲来到天王堂管理草料场,恰巧天降大雪,林冲“向了一回火”,仍觉身上寒冷,方决定沽酒御寒,路上又巧逢山神庙,为下文在此住宿作铺垫,“巧”下大雪,可以说是“天”助林冲,文章运用“纷纷扬扬”的大雪来过渡,自然而不留痕迹。使原本趋缓的情节,更趋缓和,为下一次高潮的到来重新蓄势。 五巧,大雪塌草厅,环境再蓄势。 林冲沽酒归来,住的两间草厅却已被大雪压倒。天黑无处住宿,想起路上巧逢的山神庙,便收拾好行李往“那庙里来”。这一巧合推动了情节向高潮发展,为下文林冲报仇雪恨再蓄势。雪塌草厅是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巧合,无此,便没有火烧草料场,没有林冲性格的最后升华。当然,作者也可以把此巧归于“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了。 六巧,掇石靠庙门,“小”石掀巨澜。 林冲至山神,入了庙门,把门掩上,旁边恰巧有一块大石头,便“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一小石头非常关键,在文中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效果。一方面因石头靠了庙门,陆虞候富安等人放火后推不开门,林冲才因此得知他们的害人奸谋,促使了林冲性格的最终转变,完成了人物性格的最后升华,更推动了情节发展到高潮。另外,雪大风急,林冲掇石靠门,抵御风寒是正常的,但要知道,此石头林冲能“轻轻”“掇开”,却让陆虞候等三人“再也推不开”,不也体现了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的神勇吗?“小”石头之巧正可谓一石掀起千层澜,人物情节两丰满。 “巧”让小说的情节起伏跌宕,荡气回肠,“巧”让小说中人物形象纤毫毕现,鲜活丰满。抓住文中的“巧”,方能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无“巧”,小说便没有了扣人心弦的“戏”,当然也没有了大家所喜爱的梁山好汉――林冲。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533d1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