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已有一千多岁了,在排版和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有误(包括作者),试寻之。 “静”——夜深人“静”,夜将深或已深,可粗称为深夜,整个世界已进入了梦乡。 为什么是“地上霜”而不是草上霜、瓦上霜……?因为明月照在床前和地上。 “明月光”像一层“霜”,把月光之亮之浓已形容到了极致,说明月已接近或已是满月了;本诗写于九月十五日,月确实是完整的圆月。 “霜”还象征秋夜的寒气和内心的冷寂。 月圆之夜是团圆或回忆、思念、盼亲的时光。况且诗人抱病他乡,离家千里之遥,思乡念亲之情悠然而生。 一轮玉盘似的皓月已镶在第一、二句的字里行间、作者和读者的心里,显在眼前,凡圆月所有的寓意均已浮出,也就是说前面二句已为诗人完成了思维的联想和感情的飞跃所必要而充分条件的创造,则第三句只是形式,实质上已属潜台词了,应以删之。 全诗四分之三写月,难道李仙不精剪材吗?“望明月”传之有误了。 接着,最让诗人关注、投心和羡慕的是在蔚蓝的天空中乘着皎洁 1 的月光匆匆赶着归程的片片白云!所以第三句应该是望云归了。 遥望白云不必“举头”,举目即可。 举目和“低头”多变、自然而贴切。 改了第三句使诗更情,更形象;使画更美,更牵魂! 李白时代的古绝和律绝并存,而律绝居旺;乡——乡村——村庄——庄。改“乡”为庄更和谐、流畅、朗朗上口。 作《静夜思》时李白卧病在床、夜深人静、深秋之寒、独处生地,在这种情况下,他有可能去井台散步吗?绝不会!当时已经发明了玻璃,发明了窗子,百姓人家的窗子固然很小,但在不足一年内就挥金30万两的李白所住的房间的窗户难道会小到连月光都透不进来吗?依我愚见不必花很多精力去“考古”了,还是开垦诗意为重。 追寻的结果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目望云归,低头思故庄。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3425f3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