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山西村》优秀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古诗《游山西村》。上课之前,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备课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按照要求在书上作了许多圈点,课件也“拿”来了,浏览了几遍,感觉很好。课上,我采用古诗教学“三步走”即解诗题,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的策略,最后布置课堂练习,期望达成教学目标。 中午,局部语文教学名师、精英对我的这节“推门课”进展了点评,真正印证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综合老师们的指点,这节课值得我反思的地方不少。 一、认识有失偏颇。我以为古诗教学比拟容易,因为它短小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很快。其实不然,纵观这堂课,学生没有读出古诗的韵味,对于诗句的理解仍是一团迷雾。 二、备课缺乏整合。尽管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但是没有认真考虑舍取,课上总想着一一兼顾,致使我有些心慌意乱,难以把持。 三、课件必须实用。很多专家告诫过,课件要慎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工作的指南,我想也包括教学。这节课的课件没有从本班学生出发,所以没收到实效。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流传千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地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时的另类人生体验。对此,所有老师都懂,九岁、十岁的孩子懂吗?肯定不懂。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课件:一天晚上,小明在做数学题,突然有一道题难住了他,想了好久都做不出来,这时,他爸爸走了过来,分析指点了一下,顿时小明就明白怎么做了,这真是——,——。)学生都会答复出诗句来,比起说教省事多了。 吾日三省吾身。我的课堂我懂得,值得反思的还有,比方问答式的教学方式,照搬无用的板书等,必须改良。言辞切切,警醒自我,向实效的课堂挺进。 胡座平的点评:以前,对张勇老师的书法很是羡慕。今天拜读了他的教学反思,他的文采让我大开眼界,他谦虚好学的胸襟令我自叹不如,他铁心铁意的决心让我信心倍增。 有人这样指责老师:老师是最难改变观念的人群。扪心自问,这话也不无道理。我认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决不会落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8acc17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