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由课题导入,了解题意及诗人。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的古诗。1、揭示课题,让学生读题,并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2、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3、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4、教师简单出示图片:介绍望湖楼及诗人苏轼并范读题目,学生再次读好题。 读题,并解题。注意理解“书”就是写的意思。听教师简单介绍诗人苏轼并范读。二、初读指导。 读通顺这两首古诗。对诗文有初步的印象。1、出示古诗: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2)指名画出停顿。(3)自读古诗,读正确。 自由读古诗。读出节奏感来。三、学生品读诗句。 通过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借助译文,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并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特点和古诗的语言美。课堂交流。1、明诗意:(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2、悟诗情:(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3、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动态多:翻、遮、跳、入、吹4、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这首诗呢?(读出雨来得急、大,风过后水天一色的惊奇语气)5、指名用惊奇语气读诗。6、配乐朗读诗,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沉浸在古诗中,以熟读成诵。7、讲解诗的对仗及韵脚的特点。8、诗与诗比较:出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让学生仔细读读诗,再说说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什么?(西湖上先晴后雨的美丽景色。) 读诗句,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相互交流学习,感悟诗句的意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边读古诗边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跟着配乐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写景的手法。(对仗及韵脚) 五、拓展阅读。通过观察图片练习写诗句。1、 通过观察西湖“雷峰塔夕照”、“三潭印月”图片,练写诗句。2、 学生交流。学生尝试写诗句。六、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古诗。2、抄写古诗。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描绘的意境写下来。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1dab5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