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不应忽视的大知识 作者:庄军峰 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23期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对标点符号的教学目标做了如下阐述:一是基于阅读理解层面,在阅读中体会不同标点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文意;一是基于学生表达层面,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标点符号的认识和使用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专项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明确常用标点的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一二年级应指导学生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年级之后,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并能在五、六年级正确灵活运用常用的各类标点符号。通过阅读与习作,指导学生明确标点符号的使用位置,逐步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具体目标如下:一是认识标点符号,正确书写,并能在阅读中体会它们的作用;二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准确判断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感受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三是在具体的语境和习作中,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当运用标点符号。 明确常用标点的作用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不同标点有着不同的功用。问号、叹号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引号、省略号的作用在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孩子掌握它们的功用,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如:引号,要分清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问号,要分析是不是疑问语气;省略号,有的表示语言的省略,有的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等等。 探索常用标点的教学策略 郭沫若曾说过:“ 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错了。”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文章才能文从字顺、层次分明。 在朗读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我们口头说话,不能没有停顿,没有语气,而这种停顿和语气在书面语中就靠标点符号来体现。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的变换过程中品味标点符号的特殊功能,深刻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自觉并恰当使用标点的良好习惯。如《童年的发现》中写老师生气的语言:“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句子中几种标点的综合运用,生动地刻画了老师生气的情态。教学时从朗读入手,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不同标点表示的不同语气,抓住两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一个问号,用不同语气和声调朗读,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其中蕴含的感情,从而正确理解文意,感受人物形象。 在比较中感受不同标点符号的作用 恰当运用标点,不仅使文章语言通顺、脉络清楚,而且在文学作品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语言起不到的作用。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恰当,除了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还可以变换一下不同的标点,在比较中感受不同标点符号的作用。如《冬阳·童年·骆驼》中: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对这段话中标点的理解,可以尝试改变原文的标点,如将这段话中的感叹号换成句号,再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比较,就会感受到感叹号的表达作用—表达林海音对父亲说的话的不认同。 作为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舍得花力气,让学生习得准确运用标点的技能,能在具体的语境和习作中,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当运用引号、感叹号、问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让学生养成运用标点的良好习惯,让标点符号真正在阅读教学中演绎它的简约之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春雨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202516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