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强调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不论是从人类历史看,还是从个体历史看,“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1]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2] 马克思指出:“思想、 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既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存在的、现实的意识。” [3] 人的思想活动、意识活动也是以语言----社会产物为媒介的。即使是 自然科学,也不得不诉诸语言,所以,它不可能是社会意识之外的其他什么意识。 在马克思哲学那里,基于实践,人的存在方式的改变与世界的改变或构成是一致的。世界和人在人生活实践中一体生成。世界的存在是由人的意识所显现的,意识为存在意义之展露。人在思想范围内,可以不受限制的思考任何领域的任何问题,而且人的生活实践也是不断发展、没有止境的。人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人生活在体现着自己目的的人的世界里,对人说来,不存在与自己对立的绝对外物。人本质上是自由的,人的意识本质上也是自由的。意识自由,使人突破了对外 世界关系的直接性。因而,人的意识有解释现实世界和提供可能世界的双重功能。意识作为人脑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其形式与内容都是主观,但这种主观的精神现象有着一定的“客观的”本质结构或规律。对意识的本质结构或规律的揭示不能求助于意识与外在于意识的事物的关系,只能通过自由思考的人反观自己的意识,在意识之中被揭示。 二、能动反映论 首先,能动反映论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4] 意识内容的唯一来源 是被意识着的客观物质世界。对象意识的内容,只能来自被意识对象本身;自我意识则是主体对自己客观存在的意识;思维方式也不是先验的存在和发生于人的头脑本身的,而是人类的生存实践及其历史等内化为人的精神活动方式的产物。总之,意识的复杂性是现实客观世界存在形态的多样性、人与世界关系的多面性及实践活动的多样性的反映。主张意识的来源是客观物质世界,这就同一切唯心主义观点划清了界限。 另外,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照镜式的直观,而是具有能动性,这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根本特点所在。毛泽东说“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能动性’,是人类之所以区别动物的特点。” [5] 主体反映的能动性,具体的表现在它的各种反映形式中。首先是在人的感性认识中的能动性。人的感觉根本不同与动物的感觉,它不是对外界事物的消极的静观,而是对外界事物的能动的反映。人的感觉在量上和质上都优于动物的感觉。感性认识固然是能动的,然而人的认识的能动性则主要地是和理性的认识联系着的,或者说,主要地是表现为理性认识的能动性。正是由于人的理性思维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才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推理和想象,洞察事物发展的趋势,从而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超前反应性。这种超前反映的能力,就是人的反映活动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29028b58fafab068dc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