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时间:2022-04-27 04:54: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随着全球化发展,全世界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各国留学生蜂拥而至来到中国,他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带来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母语的影响而在汉语学习中产生一些错误和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对偏误和错误认识不清,从而引发一些学习困难。本文主要对偏误的类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及学习者有所帮助。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鲁健骥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外语的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从整体上说,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外语的标准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正字法的、语音的、语法的、词汇的、篇章的、语用的。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偏误’”“偏误则是学习外语的人才会有的,是多发的、有规律的。学习外语的人只有经过反复纠正偏误,他所使用的外语才能逐步实现该语言的标准形式。”[1]偏误分析指的是针对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误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归纳二语习得时偏误产生的规律,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及其类型,进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有很多研究者对偏误进行研究分析,一般分析偏误的理论有语言的对比分析论以及偏误分析论。语言的对比分析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刺激反应为基础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来总结在语言学习时母语干扰目的语的规律,解释和预见学习者可能发生的错误与难点。但对比分析论一般不区分偏误与错误,提倡学习者机械操练,这只能用在课堂训练上,不能解释和预见全部的偏误,具有局限性。而偏误分析论的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该理论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创造了新的语言系统,语言习得者下意识地对目的语的形式先作出一定假设,而后再去验证这个假设,验证过程中发现偏误,然后重新修改假设,再验证,再发现偏误,再修改。如此反复验证,才能使语言习得者设置的假设更加接近目的语的标准形式。



偏误分析最早的倡导者科德提出,偏误分为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显性偏误是指那些明显带有结构形式错误的句子,隐性偏误是指语法虽然正确,但在一定的语境或交际情景中显得不恰当的句子。[2]一般学生在刚刚学习汉语的阶段,会常常出现语法和词汇使用等显性偏误。词汇方面,如熟语与成语的误用,多义词、惯用语的误用等;语法方面,如”“”“字句、字句的误用。然而在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就会出现一些隐性偏误,这些主要表现在语用知识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上面。如的委婉语的用法。



接下来我们以一篇日本留学生给中国朋友的来信中所出现的语法偏误为例,分析语法偏误的几种主要类型。第一种:遗漏,又叫缺失,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某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例如都是有了‘言语的力量’才可能的应该改为才可能实现的,学习者在对某一语法形式没有把握时,就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方法通常是以简单的句式代替复杂的句式,代替的结果不仅不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af2d32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