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谈教给孩子寻找水源的方法

时间:2023-01-19 13:31: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随笔——谈 教给孩子寻找水源的方



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要有一桶水,然而,现在的一桶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填鸭灌输出来的势必会削弱了学习的能力,甚至没有自主追求知识的渴望。

一、敢于承认教师也有知识的盲点

我自任教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总觉得自己在专业知识上比较欠缺,课堂上常常为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不能正确回答而自责,甚至有时候害怕孩子们向我提问题,担心自己回答不出来而尴尬。尽管有时常常用“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来促使自己提高,但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孩子提出的问题总有我回答不出来,所以我一直都生活在自责和羞愧中,觉得自己不适合当语文老师。

语文唤醒了我内心的茫然和无知,有一句话:“教师是孩子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是孩子们的学习伙伴。”是啊,教师不是神的化身、智慧的化身,不是百科全书,教师也有知识的盲点。孩子问的问题为什么教师一定要告诉他正确答案,就不能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孩子渴的时候,给孩子水很重要,但是教给孩子寻找水源的方法更重要。

二、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

从材料里曾看到,西方的教师教育行为:教师的作用就是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即使自己知道答案,也不会轻易地告诉学生,“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个性


的自主。”看起来不像中国的教师一样“苦口婆心”说教,但是他们培养了真正的人才。而我们培养多少世界级人才,且他们尊重了学生的发展意愿并且有不少孩子超越老师。在这种教育原则下,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培养出很多超过“一桶水”老师的学生,培养出心理健康、个性完整的学生。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材施教”,其实并不是西方的教育专利,是我们中国古老教育的要求。中国的古代教育观点也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名好的教师,除了要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知识渊博外,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交给学生找水的能力和方法,提供找水的工具。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就会获取更多的水,学生就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所以,要成为一位好教师,要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教会学生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我坚信路就在脚下,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以更坚实的步伐在自己教学的沃土上留下更坚实的脚印!

新课程改革核心不是教给孩子很多的知识,而是教给孩子求知求真的方法。这么看来,当孩子向你提问题的时候,我们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当回“白痴”,给孩子自行探究的机会,“哦,你提的问题很好,但老师也不知道,那怎么办呢?”孩子会提出许多寻求答案的方法:问爸爸妈妈、网上找资料、图书室找资料、自己研究……何不让孩子试试?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1.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实质性的教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题,自求解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就要把传统的一句话——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改为“要想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教会学生找到“水源”。但是,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习作在他们的脑海里是比较抽象的甚至有一些潜能生会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来说题目进而让学生感到写作文就跟自己平时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差不多。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从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观察,体验发型不同所体现出的头发的美感,学习背面人物头部的写生方法。借助“猜猜他是谁的”娱游戏活动,通过观察、综合欣赏、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动手作画等形势,本课课题和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总结,自主调整,教师则只需引导学生在习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帮助学生形成习作自主意识能力与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习作中增加悟性和独特精神。

通过以上训练让学生把习作和生活联系起来,进而觉得习作就是平常生活中的事,从而化解了学生在思维上的障碍,消除了潜能生的畏惧心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用教会学生找“水源”的理念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且真正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创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6f801e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