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后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后感 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根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根底上发感想。下面是给大家介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后感,欢迎阅读。 唐玄宗开元13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个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的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的`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此诗堪称送别佳作。 诗歌前两句叙事,讲述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是作者还久久站在江遥远眺,不肯离去。 他心里一定有恨。在这繁花柳絮如烟的美好春天,本应和老朋友饮酒赏春,却不得不忍受离别之苦。他心里一定对孟浩然有无限仰慕之情,羡慕友人像古人跨鹤飞天一样青云直上,但自己却不能同游,只能孤单地留在这凡间。没有老朋友相伴,纵有无限春光,又有何快乐可言!他心里一定有无限的不舍之情。这不舍之情,就像那滚滚江水,连绵不绝,没有尽头。 三月,阳春来临,它的色彩真是五彩缤纷,太阳红彤彤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十几朵连在了一起,一丛丛,开放在挺拔的枝条上面,风吹来,它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美妙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孟浩然要向李白辞别,去广陵。 在他们辞别那天,李白在黄鹤楼那儿,为孟浩然摆了酒席。李白拿起酒杯,添满美酒,对孟浩然说:“老朋友,我在此为你送行,不知何年何月我们才能再次相见,我祝你一路平安,在路上一定要慎重小心,到了广陵也要珍重自己,我先干为敬。”说完,他一干而净。 孟浩然也拿起添满美酒的酒杯,对李白说:“谢谢你的叮嘱,我一定牢记在心,你也要珍重自己,不知在那儿,我还能否再交到一位你这样的良师益友,我也干了。”他说完,也喝了下去。 吃完饭后,他们俩人就来到了熙熙攘攘的江边码头上,艄公早已准备好了,这艘船顶上铺着白色帆布,还有两扇窗户。在孟浩然准备上船时,他们互相做了个拱手礼,孟浩然说:“老朋友,希望我们有缘再次相见。”李白说:“放心,我们一定会再次相见的。”说完,孟浩然背起包袱,踏上了那一叶孤舟。 李白看着这艘船顺流而下,渐渐地走远,越来越小,直到消失。这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他在酒店与孟浩然相识,他们以诗会友,然后逐渐相知,他们一起饮美酒,一起作诗,让他们成了知音。但日月如梭,而今他已经走了,于是李白回到家里便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虽然孟浩然走了,但他们深深的友谊依然长存。 阳春三月里,孟浩然在黄鹤楼中辞别了李白,向扬州出发。 孟浩然坐着小船,很快就消失在蓝天和白云之间,只看见长江水慢慢地流向东边,孟浩然的影子没有了,但李白还在眺望,因为他舍不得让朋友走。故写下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这首诗中,我感觉到了李白和孟浩然深深的友情,他们谁都舍不得离开谁。我和朋友们的友谊也很深,大家分别的时候也会很难过,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和朋友们在一起玩的时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cebad106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