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语文学习学些什么? 教育随笔:语文学习学些什么? 在惯性的思维里,讨论“语文学习学些什么”自然是惟教材是瞻。即理解和运用字词、体悟词句含义、识别与临蒙技写作巧,还要学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做各种习题练习,甚至还包括课外阅读。 这一切的学习内容,自然归属于语文学习,也是不可丢弃的语文根本。可令人堪忧的是,在我们片面理解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由于教育实际工作的展开始终坚持以分数论功过、算绩效,因此,教育便只好朝着文明监狱的方向发展,以至于忘却了教育立人的原初意向。 应该说,这便是当下教育的普遍现实。虽然教育是离不开考试的,也需要用分数来验证教育的某些绩效,但是当所有的教育之力均倾向于分数的时刻,教育便会不由自主地滑行于畸形的轨道。 特别是在满怀欣喜的小孩子们急切地奔赴学堂之初,当他们在不久的时期内,一个个被戴上了沉重的学业镣铐,一个个被分数逼迫得喘不过气来之时,他们求学的兴致难免要遭遇到令人痛心的遏制。而当他们日渐被只为家长读书,只为老师学习,只为考试而努力的意识熏染成学习的机器之时,学习兴趣的退化自然就为期不远了。即使某些学生的考分有暂时的辉煌,亦能藉此考上令人歆羡的好学校,但又能持之多久呢? 人生之路上需要学习的东西何其多哉!学生时代的课堂知识学又何其有限!一个人能否将学习贯穿终身,最大的动力源乃为兴趣。倘若在孩子们学习刚刚起步之时,就让他们品尝到了学习的痛苦,那学习的意义也只会止于貌合神离。近年来,不少高中生高考而后,撕书泄愤之举,便刚好诠释了这样的学习意义。 其实,从学习意义的真实指向来看,它是贯穿学人终身的,也必须遵循学以养人之道。故以我之见,语文学习的每一个过程,文本知识的习得仅是“芝麻”之功,而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品格,乃至由此而习得的做人做事之道才是真正的“西瓜”之得。这也是隐身于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的学习内容。 显然,这样的学习内容,或者说这样的学习思想,并不是陌生的东西,我们当下的所有学校几乎都是这样说的,甚至也有为之付出者。但是,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者并未从当下的课堂,抑或是从眼前其它的教育行为上去尝试这样的学习思想。 因为要落实这样的学习内容,实施这样的学习思想,首先我们必须重新认知我们的语文课堂和语文学习。其次则是要找寻实施的教育路径。 由于我们的语文学习主要是老师带孩子们去阅读文本之事。因此,我们就需要用做事观来重新审视事件的性质,也需要重新思考事件的类别,还需要厘清做事件的程序和方式,更需要确定做事件的意义指向。 就其性质而言,语文学习之事它是借助语言文字滋养人性、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活动。而这样的活动并不完全与体能活动等同。在活动的展开中,它需要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不断济进,也需要给予态度、情感、习惯、意志等学习品质的细育慢化。因此,做这样的事,就必须考虑到考卷上能见的东西,比如读与写的能力等,也要考虑到考卷上见不到的东西,比如态度、情感、习惯、意志等。 就其事件的类别而言,语文学习不外乎读文、识字写字、文字体悟和表达几件事。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语言文字的学习,读不顺、字写不对、话说不畅、写不出文从自顺的东西,却正是孩子们的空白起点。虽然这样的基本功需要较长时间地沉淀,但这个“长时间”里必须包括日常的每一节语文课堂。因此,我们就可以文本为学习媒介,依照语文学习本身的类别来构建微课型。即开设读文课、识字课(含写字)、文本体悟交流课(含说与写作)等。 虽然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教是必须的行为,但做中学,不但生动活泼,也符合人性的原始欲望。因此,把语文学习之事交由学生自己去做,是从人性根本需要出发而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 显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是有困难的。但是,哪怕是跌跌撞撞,也比背着他们走好呀。因此,为了实施这样的学习构想,语文教师就是要硬下心来让学。 而“让学”实施的核心,就是老师在构思教学设计之时,不把心思花在“我”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到预设里来,也不考虑如何设问,如何分析,如何借助辅助手段体悟词句的内涵等,而是在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和如何进行管理学习上着力。 比如,在文本体悟交流课型的学习中,对于《鯨》一文(人教版小五上冊)便可拟定如下行课方略: 一、提出学习指南:1、在“大小”“吃东西”“呼吸”“睡觉”四块內容中自选1-4块,用自己的话解说所选定的话题。2、在自己选定的段落中搜集信息:即画定一些自己认为需要的词句。3、把这些词句用自己的话连缀起来说一说(可根据需要随意添加语言)。4、写成文稿。文稿格式参照:(1)交待自己解说的话题;(2)解说内容;(3)结尾。 二、学生自主学习20分钟(包括边读边画、口头解说、写出文稿) 三、交流会: (1)4人小组念稿推举1人; (2)学区(两个座次组为一个学区)念稿推举1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32016cb7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