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家大院历史价值的研究

时间:2023-02-18 18:39: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甘家大院历史价值的研究

一:序言

我们研究性课题小组的课题主要研究了甘家大院的的历史,在历史上的作用。探究了甘家大院的历史价值。内容涉及到甘家大院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的戏曲发展历史,美味的小吃等等。甘家大院的发展对南京乃至中国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我们小组研究甘家大院的历史目的是为了了解南京古代的一些建筑特色,文化发展等。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参观了甘家大院现在的遗址,采访了有关工作人员。上网查找了有关甘家大院历史的资料,对研究中涉及到的有关学术问题请教了有关的老师。目前的研究成果是已经充分的了解了甘家大院的历史,建筑风格,小吃的特点,戏曲的发展过程,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产生的重要影响。尚待研究的问题是甘家大院衰落的原因及其过程。

二:正文

甘熙故居,又名“甘家大院”是一座江南巨宅,嘉庆年间为甘福所造,旧名友恭堂”落于南京的升州路与中山南路的交界地段,南捕厅15——19号.它不仅在江苏、甚至在全国的大中型城市来说,都是一座有着独特风格的历史名宅。

甘家大院占地二万多平方米,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距今已二百余年,身临其境,如入迷宫。它集挖掘,整理,收藏,研究为一体,是展示南京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的时令习俗、艺术珍品、及风土人情等为主的民俗博物馆。 甘熙故居在民间有“九十九间半”的说法。据说,中国最大的帝王宫殿是北京的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中国最大的官僚府第是曲阜的孔府,九百九十九间半;中国最大的平民住宅是南京的甘熙故居,九十九间半。甘熙故居里最让人仰止的当推“津逮楼” 这座建于道光十二年的藏书楼,仿宁波天一阁楼建造,藏书甚丰。津逮楼藏书16万卷,藏有宋、元版本的书,弥足珍贵的是藏有足本宋版《金石录》,现辗转藏于北京图书馆。史学家吴晗对此楼赞誉有加。可惜,太平天国时津逮楼却毁于战火。

金陵甘氏是江南望族,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战国的秦丞相甘茂,其后甘罗、甘宁、甘卓等都是著名人物,今世甘贡三和他的儿子甘南轩、甘涛、甘律之也是


南京文艺界的名人。甘氏家庭自古以来或文或武都有功社稷,而甘贡三及其子女则以宏扬京昆艺术为一生事业。甘福的次子,为晚清著名文人,甘熙是晚清著名的文人,道光十八年中了进士,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等书。

由于甘熙故居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成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因此甘氏

家族作为相沿五世以上的文化世家为南京人所熟知。甘家以“戏曲世家”誉满江南,江南笛王甘贡山曾与清末皇帝之兄溥侗选南捕厅15号甘家花厅为“南京新生音乐戏曲研究社”社址,其子甘南轩也在此主持过闻名遐迩的“新生社”当时的名流如梅兰芳、奚啸伯、童芷苓、言慧珠等常常出入甘家交流切磋艺术



甘家大院有最好吃的赤豆元宵羹和翡翠玛瑙白玉汤。坐在泛黄的老长凳上,吃着精致的小点。花格窗外的芭蕉正倚着太湖石享受着细雨的滋润,美食被情调来衬托。大院在雨中更显妩媚,深院中的甘家食肆里正三三两两地坐着慕名而来的食客。一个个精致的小碗小碟里装着一道道可口的南京小吃,这里一切都是老南京的风情。 挂着用毛笔字写的竹牌子菜单,

几个老者围着桌子,泡上一壶清茶,用浓浓的老南京话在拉着家常,屋顶垂下的绳上挂着刚刚溜过的画眉鸟。刚上桌的鸭血汤面浮着切碎的菊花脑,淡淡清香早让人食指大动。红鸭血,白鸭肠、绿菊叶,翡翠玛瑙白玉汤,也许美食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此。在院中的巷道,看着园内风物依然,回味着刚才的美食,觉得做一个南京人真好。

甘家大院的建筑特色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典型的徽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4478b9c77da26925c5b0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