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学习理论视野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班杜拉学习理论视野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作者:杨桂玲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9期 摘 要: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是观察学习,也强调了人的认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行为、认知及环境之间构成了动态的交互关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班杜拉这一理论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本文通过分析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来获取一些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方法或策略。 关键词: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习惯 幼儿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理论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论是教师、家长还是社会都应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幼儿感觉到行为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引导幼儿自觉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下面我们通过对主要观点的阐述,来获取一些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启示。[1] 一、成人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注意到幼儿爱模仿的特点,于是我们教育者发现榜样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如果榜样与观察者经常在一起,或者相似,那么观察者就经常或容易学习榜样行为。鉴于幼儿的生活环境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和教师,因此,我们从教师、家长出发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2] 1.教师应具备良好行为习惯,幼儿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我们在培养幼儿习惯的时候,要注意方法上的灵活,并且要以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由于幼儿年龄特点不同以及个别差异,我们教师要具体幼儿具体对待。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而幼儿最经常接触的人也就是教师,他们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非常仔细,感受也很深刻,而且不加选择的模仿教师的言行。其实,我们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我们经常能听到孩子们自己的言行辩解:“我们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到表率作用。同时,在生活中,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多关注我们身边的细节,严于律己。我们对幼儿提出的要求,我们首先自己得做到;禁止幼儿做的,教师自己千万不能违反。[3] 2.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受到熏陶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孩子从一出生开始,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自己的家长,家长的言行举止,孩子都看在眼里了,不管好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坏,因为幼儿还没有区分的能力。作为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孩子不能区分正确与否,那作为家长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以良好的行为表现。父母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渐渐地就会在孩子的心目中享有威信,取得幼儿的信任,为以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基础。家长也是作为幼儿接触最频繁的社会成员,他们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在与孩子的接触中点滴渗透、潜移默化,比如,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什么时候该用,许多东西家长都可以用春雨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让幼儿体会到,感受到。这些都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我们及幼儿身边时刻引导幼儿良好的行为,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中形成的。[4] 二、用强化的原理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提到,人的活动的动机来自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 1.在游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并能愉悦幼儿的身心。班杜拉的强化理论也能通过游戏表现出来,比如,在玩“邮递员”的游戏中,小朋友们都等者老师把“信”送出去,其实幼儿都希望老师能关注自己,这时,老师就可以说“我把它送给不说话的小朋友”或“我把它送给坐的好的小朋友”,然后把信送出去,这个接到的小朋友就成了其他幼儿模仿的对象,因为老师把信送给了他,那其他幼儿会因此受到强化。[5] 2.用模仿学习矫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核心是观察学习,我们可以利用观察学习理论抓住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行为,他们还不知道好与坏的概念,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根据幼儿爱模仿的这个特点,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幼儿在午睡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上厕所,但脚步走得很重,这样会对其他幼儿的睡眠造成一定影响。教师可以给他一个暗示,或给他一个示范性的动作,这样幼儿会模仿老师的动作,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这样一个简单的微笑、点头就可能会使幼儿对这个事情这个动作记忆深刻。又如,我以前实习的时候,我们班有个一个小朋友总是爱打别的孩子,我们几个老师还总是商量着如何“对付”这个孩子,后来,我们都发现这个孩子没有“敌意”,我们几位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小朋友以为“打人”是友好的表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呈现给孩子什么是友好的表现,如抱抱、握手、点头、微笑等,在我们教学或游戏中引导幼儿对好的行为进行模仿。同样,作为家长更是如此,“你如果喜欢别的小朋友,你可以和他握握手、抱抱,就像妈妈见了你,妈妈很高兴,妈妈很喜欢你,妈妈就抱抱你亲亲你啊”。家长可以说的时候抱抱幼儿,时间长了,幼儿就接受了进而形成了这样的习惯,矫正了不良的习惯。[6] 3.用自我强化的原理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我强化是指人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即个人自己控制强化事件的强化。例如,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胜任能力提高以后,自己决定去看一场电影。这是自我安排的奖励,可以起到增强期待行为的作用。它是通过成人向儿童提供有价值行为的标准,对达到标准的行为进行表扬,对未达到标准的行为表示批评的态度,使儿童逐渐掌握这种标准,从而用自我肯定或否定的方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 习惯同我们的学习生活一样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并且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其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好的基础,使其一生都受益。况且幼儿时期是容易接受教育的时期,也是人生诸方面的奠基时期。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班杜拉学习理论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郭瑞霞.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02). [3]冯文全,徐东.论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5). [4]高申春.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人本主义倾向[J].心理科学,2000(01). [5]叶浩生.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J].心理学报,1994(2). [6]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b760e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