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吏三别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时间:2022-03-29 03:07: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从三吏三别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众所周知,与李白的浪漫主义相对,诗圣杜甫的创作则带有明显的写实特点,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与此同时,杜甫异常重视诗歌的艺术性,即所谓“毫发无遗憾”。因此,其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中,大抵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而尤其以叙事诗最能表现其艺术特色,这里我们从他的代表作“三吏”、“三别”来作简单分析。

首先,杜甫诗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千百年来,杜甫诗歌一直让人感到心惊而魂悸,秘密也就在于此。比如《无家别》中,写乱后乡里的面目,写无家可归士兵的心理:“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以及写士兵对死于沟壑的母亲的回忆,都有着极其广泛的显示内容。读其《新婚别》,虽然是诗人运用自身的想象,构造出新嫁女子的形象,但其遭遇,不得不说在当时是非常可能出现的。这种一个家庭的不幸,所反映出整个大唐王朝的不幸,通过个别,反映一般,不仅传神地表现社会生活,也概括劳苦人民的无穷辛酸和灾难。

其次,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杜甫诗歌笔力浑厚,文气充沛,意象广阔,这在他的大多作品中都有所反映。而他又善于刻画描写,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化在客观的描写中,寓主于客的表现手法。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石壕吏》。全诗描写了石壕村中抓壮丁的场景。村中男丁稀薄,官吏又苦苦逼迫,最后老妇人不得已只得跟随差吏从军。这一幕幕凄苦的景象,在我们现今看来,是应当加以大量充斥了个人情感和道德倾向的指责和批判的。而在诗人的笔下,却除了“吏呼一呵怒”二句微微透露其主观感受外,其余文字都是从客观的角度展现整个状况。诗人将自己的爱憎之情隐藏,转为用事物的本身去感染读者,虽是客观叙述,但深藏了杜甫的斥责和讽刺,寓讽刺于叙事,更突出情感的真挚和哀伤。杜甫善于细节描写,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的细节。例如《石壕吏》用“老翁逾墙走”,表现官吏频繁征兵抓人给人民带来的恐惧心理和民不聊生的痛苦。《新婚别》中的“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反映了新娘子内心的悲伤和希望能平平淡淡地与丈夫一起生活的单纯愿望。还有《垂老别》中,对老翁心理细腻的刻画,表现人物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自解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再次,杜甫诗歌具有高度凝练准确与丰富多彩的语言。汉代乐府诗歌中,常常用人物个性化的独白和对话展现人物现象。譬如《西洲曲》和《孔雀东南飞》等。杜甫吸取了这一创作经验,在其诗歌中加以应用,并且不避俗语,使得形象鲜活。这一点在《新婚别》中尤能得到体现。全诗写的是一位新娘子独白。既有对丈夫的埋怨和不满,又有自叹身世的凄苦和不幸,既有女子的羞涩于矜持,又有鼓励丈夫的坚强与贤德。让人读来未闻其声,已见其人。又如其中“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将得”两句,反映了古代淳朴人民嫁鸡随鸡的简单要求,因为写的是底层人民,诗人用这样的语句,更使得这一形象生动,鲜明。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性和亲切感,突出了人物的性格。而在《潼关吏》中,则夹带了问答的形式。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诗人问到“修关还备胡”,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

2


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中,给读者留下守关唐军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

最后提一下,杜甫还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他不仅擅长七律,五律,五绝,七绝等各种近体诗歌形式,也精通于三吏、三别这一类的古体诗。他灵活运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和律诗来创作叙事诗歌,从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也发展了各类诗歌体式。总而言之,上述艺术成就,使杜甫诗歌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并形成了其独特的“沉郁顿挫”风格,开拓了诗歌的境界,为后世表现现实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ae7cc36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