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一、前 言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作为体育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级授课制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对于合作学习应加强研究、使用与总结,以便于发挥出它最大的功效。过去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在一种压力和感到威胁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意愿、差异、情感态度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痛苦多于快乐。在新《课标》环境下,强调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差异、关注个体已成为重要的学习理念。因此,在这种环境之下,研究和探索合作与自主学习对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般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三种主要形式 2、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合作中经常有合作不顺,合作解体,或难以与他人合作相处,或合作组不和,组与组之间争吵,导致合作失败,或者表面是一个合作小组,而实际互不关心,貌合神离等现象。在问卷调查中,55%的希望在体育活动中与人合作,35%不知怎样与人合作,这说明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意愿,而是学生缺乏合作方法与技能。因此,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体现合作学习价值的重要条件。培养合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合作意识,即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意识应是个人意愿、感觉、情感、思维等过程的心理总和,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是合作的重要因素。如果合作有意义,个人的行为、成功和荣耀与集体息息相关,个人的成功与团体的成功同样重要时,那么,个人就会意识到合作的价值。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这是与人相处的基础,要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提升,让学生的身、心和社会三个方面在学习中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一面,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并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这既是对“人”的尊重,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对人才素质的又一特殊要求,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 3、合作小组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很多的学生对分组或自己组合活动小组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合作的第一步就卡住了。因此,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交性语言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如:打招呼互相问候,自我介绍,或微笑、握手、击掌等,创造一个合作氛围,这些常见的语言和动作是组成合作体的重要开端,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很容易做到,但又常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一个团体需要凝聚力,有凝聚力的团体才有生命力,缺乏这一点,合作体就有可能解体,或流于形式。那么,这种凝聚力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应是小组成员对共同目标的确认和激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和激励学生的合作,引导和鼓励学生互相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表达感谢与应答感谢,倾听和尊重他人讲话,鼓励他人参与及对鼓励参与的应答,尊重差异,善于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对小组成员成功的赞赏、失败的鼓励等,以增强合作体的相互理解和友谊,逐步形成与人相处的技能,这也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实践课中合作学习的分类与使用 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一般分为二种类型: 1、两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又称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两个好朋友搭配是一种典型形式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好朋友关系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讲,都是同学关系中最密切的,也是最容易交流的。比如,广播体操、武术教材的复习课,让学生自由配对,互相学习、纠错,最后两人共同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学效果非常好。 2、小组合作学习。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用得最多的最熟悉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班级授课制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关键是怎样进行分组,指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怎样选择小组长及小组长如何开展小组活动。下面把常用的分组模式介绍一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一般有以下二种分组方案。 (1)稳定分组。即分组后保持较长时间,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体育成绩等因素,划分为较为稳定的小组,可作为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学习单位。这种分组的特点是体能基本相同,爱好和技能可能不同,但便于对同一组采用相同的计划,又便于对不同小组的区别对待。 (2)阶段分组。阶段性的小组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在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采用,一旦单元教学结束,小组也随之解散,有三种分组方式:①按技能水平分组,其特点是技能相同而爱好不尽相同。例如在篮球战术教学单元中,把熟练者和初学者分为两个小组,教师用不同的要求对他们上课,能使熟练者水平提得更高用时却短,用更多的教学时间来教初学者,使初学者的能力提高更快。②按爱好相同分组,其特点爱好相同技能却不近相同。例如在球类教学单元中,同时出现篮球、足球和排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球类项目,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技能和体质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③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其特点是体育技能、爱好均不同。这种分组的目的是扩大组内差别,让技能好的帮助技能差的,让兴趣浓的培养兴趣淡的,发挥同学们之间的帮带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改善了人际关系。 三、培养合作精神是育人的重要课题 合作是手段,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才是价值所在,它是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是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应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搭建舞台,活动中,应该给学生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使学生更多地体验相互帮助,共同分享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这样既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1、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合作。新《课标》的实施并非教师就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设计与创造合作学习的情境,既是教育者,充分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合作者,全身心地与学生合作,做好合作的表率。让学生在合作体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成功,具有荣辱与共之感。 2、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这样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最高目标和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c22fa72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