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乡愁》课文阐发之五兆芳芳创作 这首诗在构想上,诗人用对比(对照)与层递相结合的办法,倾诉远离大陆的游子一往情深的“乡愁”.从“小时候”离乡背井写起,层层深入,写到现在,归结到最大的乡愁是由于“一湾浅浅的海峡”相隔而成的.至于如何消除乡愁,诗人其实不点破,涵蓄于字里行间,让读者自己答复. 全诗共4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更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4团体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配合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别离——长大后的夫妻别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别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别离.诗人为这人生的4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宅兆——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想的巧妙,4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更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法,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里.在这里,故里即母亲,母亲即故里.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波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不管是小时候,仍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予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宅兆,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离隔了!诗到了这里,豪情减轻,喜剧空气更强,载不动,许多愁.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但把我与祖国故里离隔了,并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团体的故里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乡愁本是一个很是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酿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宅兆和海峡.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而是投射于具体的对象上.这也是诗人写诗经常使用的一种技能:托物寄情,这种办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加诗作的艺术传染力.“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一枚”“一张”“一方”“一湾”4个表数量的词语也运用得很准确. 这首诗的形式美很是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更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整齐,长句与短句相互变更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迷惘的基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875b2b82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