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课文文言知识梳理 1.字音梳理。 一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尔 乡(xiàng)为(wèi)身死 所恶(wù) 得我与(yú) 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2.重点字解释梳理。 鱼,我所欲也 欲:喜爱的,想要的 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 生亦我所欲也 生:生命 所欲者有甚于生者 甚:超过 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偷生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使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这种 贤者能勿丧耳 勿:不 丧:丢掉、丧失 呼尔而与之 呼:吆喝、呵斥 与:给 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乞人不屑也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万钟:高位厚禄 辩:通“辨”,辨别 万钟于我何加也 加:有益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美:华丽 奉: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受:接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种做法 已:停止 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羞恶廉耻之心) 3.通假字梳理。 1 / 3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句中为“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先前 4.一词多义梳理。 而 呼尔而与之 而,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而,表转折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于: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于:对 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是,动词,读wéi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前为,介词,为了 后为,动词,做、接受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为:动词,做 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获得,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动词 5.古今异义梳理。 一豆羹 豆 古:古代盛东西的器皿 今:豆类名称 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 古:这 今:常用作判断动词 6.课文理解梳理。 ①本文开头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你认为“义”是什么? 答:“义”就是羞耻之心,即自己做了坏事要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要感到厌恶。 ②从这篇文章中看出《孟子》散文的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答:第一点,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极少使用生僻词汇;第二点,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气势和文采;第三点,善用比喻,既使文章所讲的道理易于被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2 / 3 附《鱼我所欲也》全篇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只好舍弃鱼而选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命的,所以我就不做苟且偷生的事了;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灾难我就不躲避了。 假如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存的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假使人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躲避灾难的什么不可以做呢? 采用这种手段就能生存但有的人却不采用,采用这种手段就能躲避灾难但有的人却不做。由此可见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 不是惟独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一个人都有,只是贤人不会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命,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不会接受;用脚踢给他,连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而接受了;先前有人(有人)宁肯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人的感激自己而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失去了他的天良(羞耻之心)。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fd7cf58bd63186bcebbc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