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 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熟读全诗;2. 回顾所学现代诗歌,找出和本文类似的诗歌及特点。3. 查的资料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准备:1. 有关舒婷的资料、本诗写作背景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录音材料或范读准 课时预计 1课时。 课 型 自主学习课。 学习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吧! 播放录音材料或教师配乐范读,导入学习情境。 二、初读感知 1.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有什么感受? 普通的女工在唱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 2. 本诗和我们以前学的哪一首诗类似,你还能读出几句来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会需要星星/谁还会……”它们都是朦胧诗内在思维,表现手法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主题具有多义性。) 3. 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我们走近作者,走入作者的那个时代。请你展示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本诗写作背景,并简时代的认识。同学间相互补充。 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初中毕业以后曾去插队,后回城当工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成诗年“四五”之后的动荡时代,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三、诵读品味 (一)导读品味:让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那个年代,仔细品味诗歌的感情。 1. 教师播放音乐,营造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自读。 2. 学生选其中的一节朗诵,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应用怎样的语调诵读?)其他学生点评,教师鼓 3. 诵读指导: 本诗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由低沉而至高亢的思想情绪,朗读中要注意把握这种节奏的变化,读出情感。 教师范读第一节(或放录音),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引导: 第一节,诗人使用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其本身包含的内容来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象的修饰语。这样,我们不难发现“矿灯”“路基”等,应该象征着而“熏黑”“失修”等修饰语形容了祖国工业的衰败。同样,“水车”“稻穗”,应该象征祖国的农业,而“破旧的”“老”“干瘪又现出了祖国农业的落后贫穷。这一组意象加在一起,既指工农大众生活的艰难,又凸现了祖国经济的贫弱面貌。“淤滩上的驳史的隧道里蜗行”相对,进一步象征了中华民族已经远离历史前进的轨道,裹足不前。此情此景,诗人感到犹如把纤绳勒进祖有压抑感。 (二)自主研读 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 1. 请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分组研读二、三、四节,小组成员间相互质疑、交流,做好记录,然后选一名同学全班交流,各补充。(交流时采取读一节交流一节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仔细体会。) 教师引导: 第二节,诗人使用了“花朵”这一意象,它的出现带来了轻松与美的感受,但我们注意到它的修饰语时,感觉就不一样了,“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原来这“花朵”离我们很遥远,无从触摸。但“花朵”毕竟是“花朵”,它代表我们古老的祖国的希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因此这时诗人呼喊“──祖国啊!”,但那声音就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而是出了点点的希望。读时语调较第一节稍高。 第三节,诗人使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一系列的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按照我们的理解方式看这些意象,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祖国 第四节,诗人借“乳房”一个意象,把祖国比拟为母亲,诗人自己则成了母亲翼下的一个渐趋成长的孩子。诗人与祖国唇系被揭示出来(“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我”将把“我”的一切奉献给祖国母亲(“从我的血我亲爱的祖国!”竭尽全力地呼喊,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读时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2. 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着小声朗读。 3. 挑选学生配乐朗读全篇,师生共同点评。 四、合作探讨 取得……”)。前文叙写的痛苦将会在孩子的拼搏奋争中消失,那“飞天袖间”的“花朵”定会飘落大地,希望定会成为现实。“ 1. 第一人称“我”贯穿全诗,能改成其他人称吗?试着用其他人称读其中一节,体会诗人这样写的用意并简要分析。(“谁?“我”和祖国是什么关系?) 期望效果:诗中的“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中华民族。这样写表达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2. 诗中“迷惘”“沉思”“沸腾”仅仅是诗人的情感历程吗?请结合中国的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期望效果: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综观历史,多少炎穷落后的祖国“迷惘”“沉思”,为新生的、腾飞的祖国而“沸腾”、奉献、牺牲。 3. 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振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4. 自主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五、巩固拓展 1. 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2.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祖国”为话题写一首小诗或一篇短文,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线》提供的文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3d9c38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