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荷花》的阅读指导 作者:范丽华 来源:《广西教育·A版义务教育》 2014年第11期 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范丽华 【关键词】《荷花》 阅读 指导 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0055-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还应注重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下面是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两位教师执教《荷花》第二自然段的教学片段,笔者主要就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案例1】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叶圣陶先生一起去公园欣赏那美丽的荷花。(多媒体展示荷花图片)你们觉得荷花怎么样?(生答“美”)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美描写出来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2:“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玉盘。”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写得很形象。 师:那么你能把它形象地读一读吗?(生读,师评) 生3:“白荷花在这些……有的……有的……有的……看起来饱胀得像马上要裂开似的”;这句话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白荷花的特点,把白荷花的美写出来了。 师: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生读,师评,生再读) 师:非常好,文章写得确实很好,很美,请你把这段话连起来再读一读,从内心深处感受荷花的美。 【案例2】 师: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去欣赏公园里的荷花。大家已经初读了课文,文中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来概括。(生答“美”) 师: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荷花的美?(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生3:我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读出了荷叶很多。 生4: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更美。 生5:我边读边想象,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池的荷叶,它们你碰我,我碰你,好不热闹。 生6:我好像看到了荷花上有许多蜻蜓、蝴蝶在翩翩起舞,这种景象美极了,真令人陶醉! (多媒体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同学们,这儿为什么说“冒”出来,能不能把它改为“长”“钻”“伸”呢?大家读一读原句和改变后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8:“长”就是很平常的生长,用“冒”更能表现出白荷花在荷叶之间使劲长出来的动态美的过程。 生9:“伸”的意思是舒展开来;“冒”是向外透,往上升。我觉得在这里用“伸”不够恰当。 生10:我觉得用“冒”字好。因为“冒”写出荷花的动态美,还让人感受到荷花奋发向上的精神美。 师:荷花如此娇艳动人,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呢? 生11:我想用笔把它画下来。 生12:我想配着音乐美美地朗读。 生13:我想做个小导游,让更多的人知道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从教材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和欣赏。在教学案例1中,教师始终以读为主,将“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评一评等多种形式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必要的点拨引导,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浅层,只会简单地说出文章运用了比喻或者排比的句式使文章生动形象,至于文章美在哪里,学生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爱迪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在教学案例2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学生有了充分的感受体会以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让自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荷花丛中。学生朗读时就会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一幅描写荷花美的画面。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品味“冒”字的用法,使学生感受到“冒”这个字的深刻含义,以及“冒”字赋予白荷花的生命力。这样学生在读、品、议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不仅从关键字词中读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在想象中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此外,在对荷花美的感受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体验美,有的学生做了导游解说词,有的学生配乐朗诵,有的学生想把它画下来……这样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感受。 总之,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让学生会读、读熟课文,还应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学会品味和运用语言,这样才能在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有效引导作用。 (责编 杨 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8763d0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