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船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船,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 2、能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通过探究、表现等活动,使学生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教学难点 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画出船的状态。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船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及科技方面的故事。 学生: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代表大海的蓝色大纸。 教学过程 1、说话导入揭题 2、感知与启示 分小组展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船的图片和资料,并选择小组集体认为最好的图片资料向全班展示。 师问:①你知道这艘船叫什么船吗?为什么? ②还有其它种类的船吗?(全体同学欣赏图片并议论) 3、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收集来的有关资料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①师问:谁知道最初的船儿是怎样的?(就是根木头浮在水面上) ②师:这样的船造型真简单,老师也能马上想到几种,你们看,这块西瓜皮就可以成为一艘船。别看它小,至少可以装载几百、几千只蚂蚁。像这样造型简单又很实用的“船”,小朋友们还能想出几艘吗?(撑开的伞、香泡皮、瓶盖等) ③师:接着又出现了用木头做成的月亮型的船。有的造船师傅还在船上叉上风帆,就成了帆船,然后便出现了铁皮船、气垫船、快艇等。(课件出示相关船的图片) 4、设计创作 ①师问:看了这么多的船,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吗? ②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评: 师:让我们的大船到海中去航行吧! a用剪刀将自己画的大船按外轮廊剪下来,贴在老师准备的蓝色大纸上。 b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2 长呀长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展开回忆与想象,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生长的情景。 2、感受植物生命的美丽与独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1 3、培养学生在小组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感受、探究、联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动情景,展开联想活动,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课堂里分别摆上几株蔬菜、树、水稻、花等小苗,并播放轻音乐。 二、导入: 1、提问: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几位“新朋友”,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 2、那么,假如这几位“新朋友”又过了几个月、几年、几十年或100年,它们又会是什么样呢?你最喜欢他们长到什么样的时候呢? 3、揭题: 三、新授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知识。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有关生长情况的影象和图片。 2、师生小结:植物在适合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下,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在每个生长时期色彩、形态都有所不同。 3、启发创作与想象:(教师出示一些种子) 四、学生作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总结。 3. 出壳了 目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探索生命伊使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的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 、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索、联想的能力。 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观察法 研究法 操作法 教学准备: 师:课件、范画 生:胶棒、剪刀、彩纸、图画纸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胖胖的芦花鸡妈妈每天都下一个蛋,可是有一天,蛋全都不见了,鸡妈妈好伤心啊!过了几天,芦花鸡在草丛中捉虫子的时候,发现了有各种各样的蛋,不知是哪个粗心的妈妈丢掉的,芦花鸡用自己胖胖的身体盖住了蛋宝宝,辛辛苦苦的孵化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先先后后地,蛋卵里的小生 2 命一点一点的发生变化了┉┈ 生:组织学生加入讲故事系列,编出不同的过程和结尾: (1)谁会第一个从蛋壳里钻出来呢? (2)会不会只是小鸡呢? (3)鸡妈妈会不会带着一群宝宝回家了?有小野鸭、小天鹅、小孔雀、小鸵鸟,甚至是小鳄鱼┉ (4)除了你知道的动物,还会不会有一些神秘的物种呢? 2、观察蛋壳中的神秘现象 10天——血管象树根一样输送营养。 20天——宝宝的身体成形了。安静的睡在里边。 29天——宝宝的身体越来越大,觉得里边的空间太挤了,它们开始动起来了,想冲出这个黑暗的房间。 观察孵卵的剖面图,联想图形加深印象。 3、表演: (1)假如你是蛋宝宝,你怎么出来?请表演一下。(设计一个大纸袋、塑料袋或者是透明的雨衣,打上几个出气孔,假设鸡蛋内的空间。) 学生:组织学生带上尖尖的嘴巴,体会蛋宝宝出壳的艰难和勇气。 (2)怎样用嘴巴啄蛋壳? 生: 啄破一个洞,啄破一圈。用脚蹬开,露出一半身体,滚出来…… (3)出来时的心情和动态是什么样子的?惊奇、兴奋、自豪、害羞? 讨论心情的具体表现: 兴奋的走来走去;自豪的伸长脖子;害羞的低下头;躲在妈妈的身后。 (4)蛋宝宝看见这么多与自己长得不一样的同伴,会怎么样呢? 生:马上成为好朋友,用动作表示友好。 用眼睛看,用嘴巴碰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表示奇怪与友善。 帮助未出壳的宝宝出来。 4、构图思路: (1)生命自然形成的连接图。 (2)先出来的宝宝帮助正在出生的宝宝里呼外应。 三、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展评作品: (1)选出感情最生动、友情动人的作品。 (2)谁画的家庭成员种类最多? (3)找出画面里面最有意思的地方。 (4)提出一个好的改进建议来。 (5)挣脱蛋壳情趣点。 (6)妈妈关注保护蛋宝宝的情节。 (7)你喜欢哪个家庭?为什么? 生:分小组讨论推荐典型的画面。 4 我们身边的线条 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线的组织及变化。 教学过程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96bab8ec3a87c24028c4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