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所选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设计意图: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是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而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走进伯牙子期的情感世界,却体会他们的感受,让学生入情融境,站在伯牙子期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不再以枯燥的讲解为主,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融汇自己的情感,体会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深情厚谊。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伯牙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2.根据课文注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全文。 3.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伯牙子期的真切情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关于伯牙子期的介绍资料。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知己朋友”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偏爱和重视:王勃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给予远行朋友一份安慰;孟浩然的一句“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透露出无知己的伤感;鲁迅先生的一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一种满足与喜悦……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个流传千古的感人故事,一起去体会一下古人对友谊的珍视。打开书本137页,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做到朗读通顺、字正腔圆。 (二)思考并回答:伯牙绝弦,“绝弦”是什么意思?文章哪里写到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文章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板书:不复鼓) 1.请生读并解释,师纠正读音和节奏。 2.生集体读最后一句,感受“绝弦”的意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伯牙为谁绝弦?为什么要绝弦?(板书:子期、子期死) 过渡:这是怎样的俩个人?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人而终身放弃鼓琴?谈谈你对伯牙子期的了解。 (三)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补充,可结合课后资料袋。 补充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引出课文第一句话并翻译。解释“善”——擅长。(板书:善鼓琴、善听) 小结:他们的相识也许只是一种偶然,但是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知音乐曲。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却感受这一份真挚的情意。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伯牙和钟子期的关系?(预设答案:知音) 解释何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二)从文章哪里可以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f83e5e6f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