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与规制

时间:2022-12-23 16:2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与规制

作者:潘婕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1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红经过传播媒介及社会属性的转变,俨然已经成为网络上较为活跃的群体,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就需要高校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通过利用网红的影响力,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健全人格。

关键词:网红现象 大学生思想 影响 规制

网红也就是网络红人,在经过文字网红图文网红”“播客网红时代后,网红的出现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大学生为网红的主要关注群体,正能量的网红现象,能够对其起到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而负面、消极的网红现象则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并带来偏离、错位、扭曲效应。基于此,就需要高校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发挥网红的资源建设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让大学生具备健全、完善的人格。 1.“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2016年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25周岁以下的网民高达2.87亿。随着青少年网民数量的增多,网红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大学生为网红的主要关注者,其言行举止都会在很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消费观念,乃至道德认知造成较大的影响。充满负能量的价值取向,会对具有较强猎奇心理的大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部分缺乏甄别能力的大学生开始模仿网红行为,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影响,而不思进取、缺乏斗志,过度强调外在,看重金钱而忽略了提升自身的内涵与素养[1]。同时,负能量的网红,还会导致大学生的个人品质、道德素养造成偏离,使其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极易在道德选择与价值判断中迷失了自我。 2.“网红现象下大学生思想规制分析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网络上负能量网红盛行,但依然有正能量网红为大学生行为规范做出了指导,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正能量的网红,向社会传递的都是真善美,不仅符合社会价值导向,同时能够给大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与认同,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并树立正确的三观。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充分认识到时代发展的潮流,并顺应潮流,因势利导,对大学生思想进行积极的规制[2] 2.1转变教育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关键内容。当前,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者只有顺势而为,重视与发挥网红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建设性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大学生。高校教师要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充分发挥网红正能量,并从中解读评论、自主打造,通过已有网红现象,向学生进行正面的解读,并充分借鉴网红经济运作模式、成功经验,利用教学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3]。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平台、技术、项目等资源,通过专栏开辟、主题活动、线下活动等形式,达到思想引导、思想教育的目的。 2.2实行全面教育

网红群体属于互联网现象,在经历了生存环境及传播媒介的转变下,已经成为当代网络的重要标签。而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应势而动,从网络上重要的标签着手,突破传统的教育形式,通过榜样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全面引导。视频空间为网红的主要发展空间,因此,高校也可以利用视频形式,打造校园网红,并通过全新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者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线上互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在线下教育中,通过红色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教育等,培养大学生笃行务实的作风,让学生能够理性看待网络上的炫富、暴富现象。 3.结束语

网红在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嬗变后,成为了当前互联网上较为活跃的群体,并对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势而为,通过自主打造、解释评论等方式,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大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了当前各大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荣.大众传媒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62902):26-30.

[2]贺翀,龚鸣.网红到价值1200万元的自媒体经营者——“4I”理论看“papi的传播营销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61308):49-52.

[3]孙彦彬.基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政府规制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117):171-172.

(作者单位:武汉工商学院公共基础课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49dcf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