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玲玲的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2、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四、说教法: 1、抓主线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 2、抓朗读 、读中体会、悟中朗读。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时间。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抓字词、 落实训练、 积累语言。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五、说学法: 1、听录音,借助媒体帮助读准字音。 2、自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 3、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感悟课文内容。 4、认真书写生字,理解重点词句,落实基础知识。 六、说学习活动流程: 导入:利用单元导读(116页课题上面那段话)导入新课。 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任务: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步骤: 1、听课文录音,听清字音。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自由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4、、小组内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 5、、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6、、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 活动要求:1、仔细听录音朗读课文,听准字音。2、认真朗读,独立思考。3、大胆发言,学会倾听。 活动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活动任务:玲玲开始对自己的画满意吗?后来发生什么事?结果怎样? 活动步骤: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 2、再次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 3、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上面的问题。 4、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5、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6、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 活动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独立思考,积极交流。 活动三: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活动任务: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活动步骤: 1、 独立思考。 2、 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 4、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5、小结: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活动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积极交流。 活动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活动任务: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活动步骤: 1、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活动要求:1、仔细观察生字的格式。2、认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七、教学效果分析: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课文内容整体理解不难,学生会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课堂上可能会训练不透。理解爸爸说的话可能不够深,“坏事”到底是什么事。生字“糟”要重点指导,否则会写不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7af0e61ff00bed5b9f31d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