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壶山小学潘笑也老师的《二十四节气歌》 今天听了潘老师的《二十四节气歌》,可谓精彩纷呈,就像所教内容“秋”一样缤纷绚烂,灵动清新。下面代表第六组学员分享几点收获: 第一,潘老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何以见得?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潘老师在课堂上一开口说话我们就按下秒表,从10:40~11:20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潘老师的引导、提问、评价等执教时间一共是17分07秒。也就是说其他22分53秒的时间都由学生实行回答、提问、合作探究等。课堂上大约五分之三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所以说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虽然这个统计不是特别专业,但不可否认潘老师确实做到了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 第二,潘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学情。她以“秋”为线索,沿着“喊秋”、“啃秋”、“摸秋”、“画秋”、“读秋”等环节清晰地走下来,让三年级的学生明白这节课学什么。特别是潘老师设计的各项活动,如“摸秋说谐音”,拍手念谚语等活动,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注重点、兴趣点。通过这个系列有趣有乐的活动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中来,没有学生厌倦、走神等情况,是一个快乐又有所学得的课堂。 第三,课堂设计充满人文关怀,很有语文味。如“摸秋”,通过谐音赞美人。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如果摸秋的是平时不太自信的学生,让别人美美地称赞他一下,相信这样的学生肯定会更加自信,更加认真地注重课堂。这节课可能会被他记一辈子,也有可能产生“皮革马利翁”效应。 再如“拍手说谚语”环节,两人合作,没有一个人落单,寓教于乐,全员参与,在合作中体会谚语的趣味。 “刮画纸”环节则给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他们把脑海中的言语化为画纸上的美丽,在一声声赞叹声中把秋天收获了满怀。 以上是我们组成员的一点感悟和体会,我们要多向潘老师学习,借鉴,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860533d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