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小说《边城》《长河》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2、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什么事情? 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和吃腊八粥 3、分段: 第一部分:1介绍腊八粥; 第二部分:2——19:等粥 盼粥(2——8) 分粥(9——11); 猜粥(12——14) 看粥(15——19) 第三部分:吃粥。 4、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 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 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 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5、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 爱的?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6、分角色读2—14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 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 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运用怎样的修辞方法?“进进出出”说明了什么? 非常喜悦,妈妈正在熬腊八粥,而且香气已经四溢,马上可以吃到了腊八粥。 夸张; 进进出出: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八儿急切心理, 7、“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吗? “那”表现出八儿的撒娇、赌气、失落的心理。 8、 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 一些谎,多么天真可爱又有那么一点狡黠呀, 颇有童趣,让人不禁捧腹大笑。毕竟他还小呀, 从哪里看出来呢?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 来反抗吗?”“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这 在八儿,只能猜想”“妈,妈,你抱我起来 看看吧!” 9、为了能吃上香甜诱人的腊八粥, 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样的分?后来想怎么分? 为什么变卦了? 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要与母亲都吃三碗, 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为“都吃不得甜 的”说明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 10、那么从八 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中,刻画了一 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有怎样的感受? 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嘴馋、贪吃的孩子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11、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 妙,突出腊八粥在头脑中的初步印象, 为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 12、画饼焉能充饥”,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 13、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煮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 第20、21自然段正面描绘吃粥的场面。运用动作描写“靠”“ 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八儿粥吃的多、饱、吃的尽兴,心满意足。第二幅正面吃粥的画面着墨并不多,作者只用廖廖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八儿吃得肚子鼓鼓的,桌上半碗陈腊肉连八儿的爹妈也奈何不了他了,看来,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饱了! 14、“粥的叹气”表达效果? 粥的叹气用了拟人手法,衬托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焦急地期盼到失落,又再次唤起了好奇最后的叹气似作者狡黠的笑&对八儿充满了怜爱&也衬托了孩童的天真与顽皮。 15、课文第17段第一句“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中的“这”指的是粥的颜色是深褐色的,这里用双重否定的表达效果是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的变化都与八儿猜想的 一致、但他唯独没有料到粥颜色的变化&更体现了他看到腊八粥时的惊异和惊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a014d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3.html